第73屆 研經會 第4講

第四講 所需之糧,今日賜我

「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耶穌這應許非常實在,祂教我們禱告要先求神的國,然後,無論我們吃甚麼、穿甚麼、喝甚麼,都要加給我們。許多時候,我們到主面前所惦記都是自己的事;但要明白心中惦掛的事,在未祈求以先,神早已知道。神比你、我更愛我們的家人,更關心我們的健康;祂是天父,樂意把好東西賜給祂的兒女。因此,我們到主面前求的時候,不要像外邦人那樣要取得保證在手,也不要背著自己的重擔。乃是坦然的到主面前,釋然地祈求,願神之名在家人生命中被尊為聖,願天國降臨在他們生命中,神旨成就在他們生命中。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可以作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這麼套用說:「父阿,倘若可行,請容我的子女修讀醫科/經濟……;倘若可行,請容我購得這開揚、向南、有海景的樓房;倘若可行,請容我教會增長……等,然 而願您旨意成就。」這樣說來,就算我們大、小不同的堂會聯合舉行佈道會,所結出的果子,也可以先分配到小型的堂會,好讓他們在神國裡得到增長,只要神旨意成就,神國擴展,不就行了麼?

 

《使徒信經》提醒我們,基督教信仰不是信靈魂不滅,而是信身體復活。神不是單單掛念我們靈魂得救,更是顧念我們的身體。外邦人掛念吃甚麼、喝甚麼、 穿甚麼……等的問題,我們到神面前的人不用搖動神的膀臂,不用提醒祂,祂也保守著、看顧著,片刻不會忘記。讓我們到主面前禱求祂意旨成就。在我們每人生命中,神的國降臨了沒有,祂又如何掌管著我們?無論如何,神旨意總得成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擋,總要讓神旨意在我們生命抉擇中得以成就。《主禱文》不是教人唱高調,乃是上半部先行題說「爾名、爾國、爾旨」,下半部再來為個人自己代求。我們祈求神名、神國、神旨之時,個人本身也要參與、投入聖工之中,絕對不是只顧個人的訴求,把神當作那有求必應者。正因我們都是神的僕人,所求者乃成就祂的意思而非成就我們的意思 -- 這是《主禱文》的主線,在耶穌基督的六個祈求中從未有妥協。

 

《聖經》從不輕看飲食的問題,也不忽略生活細節,施浸約翰剛出道,《聖經》就介紹他的飲食,他吃的是蝗蟲、野蜜;耶穌卻與稅吏和罪人一起吃飯,可能吃得較名貴。華人教會對喝酒的問題很小心,甚至把耶穌在迦拿婚筵施行水變酒的神蹟時詮釋為祂是滴酒不沾的。我的老師在耶路撒冷跟隨法國耶穌會一名修士學習 《舊約》的時候,有美籍學生在一桶食水中赫然發現有蟲,師祖立即回應說:「蟲飲得下的水人也飲得下。」在巴勒斯坦一帶,水源十分矜貴,要找葡萄酒可能比找到水還容易。而發酵是冰箱發明以前惟一保存飲料的方法,那為何今天我們守聖餐又不用葡萄酒而改用葡萄汁呢?英國衛斯理‧約翰提倡的復興運動,對象是低下的勞工階層,他們由於生活枯燥乏味,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所以工餘多喜愛杯中物,不單醉酒,更是酗酒。信主之後便得戒酒,戒酒之後就有餘錢,生活得以改善。戒了酒的酒徒若到教會守聖餐,一旦在聖餐時喝到一口酒,那就如癮君子戒毒以後第一趟遭遇試探那樣難以抗拒,所以教會以葡萄汁代酒是對的。

 

施浸約翰之所以吃蝗蟲、野蜜,並非因為看輕肉身的需要。聖餐以餅和酒來預表一個深奧的屬靈真理,連以色列長老與神坐席也是又吃又喝的《出廿四》,這點令到很多清教徒背景的舊約聖經學者十分困惑。而彌賽亞的筵席 -- 羔羊的婚筵也用今日我們能理解的筵宴來形容。然而,我們今日求飲食以先至緊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話到底應作何解?馬 丁路德這樣說:「日用飲食包括一切能滿足我們身體需要的東西,包括食物、衣服、房屋、家庭、田地、牲畜、財富、產業、敬虔的配偶、善良的下一代、可靠的僕 人、敬虔忠心的官、有德政的政府、四季分明、平安、健康、秩序、尊嚴、真正的朋友、可靠的鄰舍……等等。」不錯,馬丁路德根據《聖經》作出上述的詮釋,神關心我們這一切,不過,我想提出一點:耶穌基督剛在登山寶訓明言這一切都不用求,天父都已知道,但在主禱文竟又教我們求這些東西,那到底是否自相矛盾呢?

 

事實上,在猶太教會堂每個安息日講道之後,都以一段亞蘭文的禱告作結,禱文開始時這樣說:「願您偉大之名被尊為聖,在您所創造的世界按您旨意彰顯出來,願您榮耀的國度在我們生命、年日,以至在以色列全家生命中盡快彰顯,及早成就。」若《舊約》是神的話,《新約》不是廢掉律法,乃是成全律法;耶穌乃是把神的教導更清楚地解明。《路》記載耶穌向神求日用飲食天天賜給我們,而「日用」一詞只在《聖經》中出現,其他古卷則未見記載,直至主後五世紀考古學家發現蒲草紙上一些記帳的記錄,「日用」一詞出現在一個工人的日薪記錄中。其實耶穌所引的是《箴言》惟一的禱文,這是從《律法書》到《先知書》,《智慧詩歌書》,歷千年之久,就在整卷《箴言》結束之前,神教我們禱告。《箴言》的作者在聖靈感動之下寫下一個簡單的禱文:「求您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箴卅8》以上乃是《箴言》 -- 智慧文學作者所求的兩件事,虛假和謊言誠然要防避,真正要祈求的兩件事就是不貧窮也不富足,因為下文作了補充的解釋:「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9》許多時候,為求富足,不要貧窮,我們會虛謊,所以在此真正祈求的是:不要因富足、貧窮的問題而成為魔鬼的兒女;求賜日用飲食則可作為不窮不富的總結。今天,當我們求賜日用飲食的時候,也同時求神使我們不貧窮不富足。

 

香港是個全民投資的城市,甚麼樣的生活水準才叫足夠,當我們求賜日用飲食的時候,其指標並非指向富足。求神使我們不貧窮不富足,大抵這樣一個禱告是我們基督徒最陌生的禱告,意思是說:求神叫我們不要將錢財當作人生的目標。無定的錢財教我們不要心存僥倖,全球一體化可隨時叫你積蓄貶值,所以,毋須為你 下一代富足禱告,也毋須給他太多的父蔭。弟兄姊妹,我們只求日用飲食,也不要為衣食憂慮;神看顧麻雀,野地的草和百合花,難道我們不比這些貴重得多嗎?這實是個信心的功課,當我們似要瀕臨貧窮的時候,《聖經》更要我們學信心的功課。說真的,我們並非真正的貧窮,乃是不能維持過往的生活水準而已。因此,我們求神賜工作,總渴望換了新工之後,薪酬比前豐厚;對於薪酬較遜的則不屑去作。我們一面求神行公義,施憐憫,又豈能一面坐視華南沿岸低薪勞工而擁高薪自重呢?神容讓我們面臨失業的困境,祂有何旨意,究竟在失業期中,應如何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如果神真感動你去作義工,去傳福音,事奉神,難道會因此而挨餓嗎? 神從來不保證我們的生活水準,但日用飲食必賜給我們。神是天父,祂愛我們,叫我們在人生遭遇失意時仍看顧我,弟兄姊妹仍愛我,為我代求。這個時候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只要我們不按自己的意思求,不求有多少家財,不求有怎麼樣的生活水準。乃要按神心意把生命奉獻,主耶穌既為我們成了貧窮,我們也樂意為神的國成為貧窮 -- 放下一切屬世的享樂。《聖經》應許我們今生為神放下這一切的,必在來生得享百倍。從上述角度看來,貧窮並非一件壞事,乃是更可以讓我們輕身走天路。

 

當我們祈求日用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之時,若按《聖經》教導意即:求神叫我既不貧窮,也不富足。當然,我也認識一些弟兄姊妹,並非把全副精神放在賺錢的事上,但套用一句「富貴逼人來」;有一份穩定入息,又不任意花錢,很快就變成了百萬富翁。我又認識一些熱心教會事奉的長輩,不但生意成功,也經常暗中幫助主內弟兄姊妹。對於這一類人,並不是他們去求富足,而是神的恩惠,所以富足也是無罪的。富足的人應留意以下《聖經》的教訓:「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7-19》有些富足的弟兄姊妹,不單在捐獻的事上盡責任,而且還十分的體貼,樂意藉捐獻參與神國的事。真正富足之人,不是計他家財有多少,而是算他在善事上有多富足,凡甘心捐助,樂意體貼人的就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持定真正的生命。在座當中,可能有失業的弟兄姊妹,記著,神知道你的景況,你可以到祂面前求。不要因貧窮而褻瀆神之名,也不要小信,把握這機會為主作見證。就像一位弟兄,金融風暴前換了樓,舊樓賣不出,新、舊兩層一起供, 每月入息全花在樓房供款上,到年底就甚麼積蓄都用光了。這時候弟兄才見證說,還以為自己一向都倚靠神,其實他所拜的是瑪門,是錢財,是樓市;感謝主,神開了他的眼,叫他看清自己的光景。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我們不要把金錢,財利提升到與神 同等的地位,這是許多香港弟兄姊妹的軟弱。感謝主,讓我們在現今經濟低迷的情況裡可以看清自己。富足的弟兄姊妹,我不會特別為你去感謝神,今世富足的人要緊記上述《提前六17-19》一段經文,要按神旨意用祂賜予你的錢財,那才是美好的根基,真正的生命。《主禱文》主要不是教我們求日用的飲食,因我們所需的神是知道的,祂真正想的是不叫我們成為財利的奴僕;為了財富而浪費黃金的歲月。到我們名成利就之時,可能家庭已經破裂,婚姻已經失敗,子女已經遠離神了。「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太十六26》讓我們再到父神面前求日用飲食之前,再三反思其真正的含義。


講員: 李思敬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