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爾旨得成,在地若天

耶穌說:「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不錯,我們到父神面前開聲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之前,讓我們先安靜下來, 知道禱告的對象是誰,祂是那位知道我們一切需用,又樂意將好東西給求祂的人。神是那位樂意將天地萬物以及祂獨生子賞賜給每一個尋求祂的人。我們一切需用祂都知道,不要以為話多了,就可以保證得蒙垂聽。我們禱告要與外邦人有所分別,要謙卑到主面前,放下自我和一切過往的習慣,求主教我們禱告,並願主旨意成就。在希臘文中「願爾名聖,爾國臨格,爾旨得成」這三句中的爾字都是加強語氣的;關心神的名,神的國和神的旨意,都是強調的重點。禱告時不是不可以說自己 的需要,乃是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3》。先求神的國,無論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都要加給我們。當我們到主面前祈求時,注意力必須集中於主身上而並非在自己身上。

 

從舊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神的名與其救贖有密切關係,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之時開始認識神的名,到亡國被擄之時,外邦人也開始認識神的名。神的名被尊為聖非人為之能事,往往在軟弱者身上,神的名格外顯得完全。弟兄姊妹染上疾病多半只曉求神醫治,若未蒙醫治,則不曉得如何禱告下去。然而,你若在所有情況下都曉得天父曉得你的需要,也深知你想得醫治,並願把最好的賜予你,而你只有一個禱告:求我們在天上的父,其名被尊為聖;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若再求下去,就是求天國降臨,馬太整理耶穌基督的教訓,包括登山寶訓,天國的比喻等。《太》記載了七個有關天國的比喻《太十三》,說到天國好像一個人出去撒種,所撒在那四種土地,代表著四種人;分別是聽而不明的,不能植根成長的,有思慮纏擾的和可以結實一百倍、六十倍和三十倍的。我們通常喜歡假設自己是那出去撒種的人,然而「麥子和稗子」的比喻裡告訴我們那撒好種的人是人子,收割的人是天使;在這「麥子和稗子」的比喻裡有一群僕人,向主人獻計要把稗子都薅出來,以免敵人的詭計可以得逞。但主說不必,等著收割;就是到世界末了。王明道先生所著的《重生真義》提出一個問題:人能建設天國嗎?他已經斬釘截鐵的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可以拓展神的國度,可以促進天國早日降臨。因為天國降臨是來世(The Coming Age)的事,到了時候,那要來的就來。

 

哥林多教會起紛爭的時候,有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然而保羅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林前三6-7》由此可見,我們領了人信主算不得甚麼,栽培了、跟進了,也算不得甚麼。所以,禱告不是搖動神的膀臂,乃是仰望神自己的工作。連保羅這位偉大的宣教士也說他宣教算不得甚麼,訓練的算不得甚麼,釋經、講道也算不得甚麼,只在乎那叫他生長的神。 由《太》一直到《林前》都在強調神國度降臨是祂本身的工作,我們禱告不是憑己力去促成其事。我們都是無用的僕人,所以栽種、澆灌完了也著實算不得甚麼。

 

今年是中國神學研究院廿五週年銀禧紀念,三月三日是我們拆卸舊院舍,重建新院舍落成的好日子,大家都喜氣盈盈。但在遷入新辦公室的二月裡,大夥兒都忙於執拾辦公室的時候,七歲大的女兒就熱心地聯同內子一起幫忙我將書籍上架,甚至連媽媽鼓勵她到外出公園玩耍,她還是堅持要留在辦公室裡幫忙。當我看到她汗流滿面,樂此不疲地工作的時候,開始有點明白我們與神之間的工作關係。尤其是院慶開放日當天,許多同學讚賞我辦公室整齊清潔,要來與我們合照時,女兒在旁招喚我並悄悄地說:「別忘了,這是你、我之間的秘密啊!」天父自己成就祂的工作,但你、我既是祂的兒女,祂就樂意我們有分參與,縱或我們幫倒忙或是幫不上忙。父女情代表著一種關係,喜歡幫父親的忙過於出外玩耍,這是不同於計工時,講工價的。地上為人父的,知道女兒需要戶外活動的時間,尚且瞞著她說:執拾完了,為的是伴陪她去玩。天上的父讓我們參與祂的國度,不是因為非靠我們不可,縱使我們笨手笨腳,但這又何況呢?我們的禱告、工作都已蒙悅納了。

 

禱告也是一樣,不是說我們可幫神完成何事,而是我們看重與父神的關係;耶穌十二歲的時就明白這個道理,於是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 《路二49》以父的事為念並非叫我們單思想天上的事,地上甚麼也不用作,讓我們學習記掛神國降臨的事;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並願主旨意成就。主禱文的首句以在地若天作結,馬丁路德說得好:「願爾名聖,爾旨得成,爾國降臨,本來我們是毋須這樣為神祈求的,當我們這樣求之時,乃是求神的名在我生命中被尊為聖; 願神的國度、權柄與主權在我生命中實現;又樂意遵行祂的旨意。」我們不是單在嘴唇上敬拜主,心卻遠離主,《太、可、路》均記載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吩咐門徒與祂一同儆醒,然後主獨自走開在那兒獨自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您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您的意思。」《太廿六39》 耶穌禱告完畢回頭看見幾個門徒都打了瞌睡,就說:「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40》至此,《太》單獨記載了耶穌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您的意旨成全。」《42》耶穌在生死關頭的禱告與我們在生死關頭所禱告的不同,我們十居其九都是求免自己一死,但主卻因這苦難學會順從,並且祂的禱告得蒙了神的應允《來五7》。

 

耶穌所求的不是苦杯挪開,而是求神旨意成就;所以當我們在生死關頭求的也是一樣,要明白人生的際遇裡,神要我們學些甚麼?耶穌基督深知到世上來要完成神的救贖,祂也並不畏死,因祂知道除非自己犧牲性命,否則沒有人能奪去祂的命;雖則求神挪去苦杯,但也求神不要照祂自己的計劃。我們今日既稱主為父為神,雖把自己的計劃呈獻於主面前,仍然能說:「願您旨意成就。」這是主自己的祈禱,也是主教導門徒的禱告 -- 不為一己的計劃、需要禱求,乃為神旨成就代求。人窮則呼天,祈禱是很自然的事,神也喜歡聽我們禱告,但我們要學習的是主為何事禱告,並在生命中禱求神旨意成就。


講員: 李思敬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