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 講道會 第3講

第三講  佈道 — 使萬民作門徒

今天我們一同思想教會傳福音的使命。在耶穌的大使命裏,原文中心動詞為「使萬民作祂的門徒」,耶穌再藉兩分詞來解釋信徒如何使人作他的門徒。假若神沒有領我們離開香港,而大多信徒都未嘗擔任宣教士之職,那麼我們如何遵守大使命呢?讓我們都按照神的心意來為祂作見證。

 

四福音書都曾記載使人作耶穌的門徒這大使命的中心思想,我們可曾遵行大使命,使人作祂的跟從者?若然教會有一百位信徒,半數的會友認真地領人歸主,這些信徒每月領一人信耶穌,每年共有六百人得聞福音,其中有六十人受浸加入教會,這間教會每年有百分之六增長。有些教會增長遠超過這數字,但亦有些教會受浸人數卻寥寥無幾。柯理智博士在《生命的佈道》一書中提及下列四項攔阻教會傳福音的因素:

 

(一)假冒為善(太十六)

 

法利賽人假冒為善,「假冒為善」本意乃指人戴着假面具說話,這並非真我。在教會裏他們是熱心的信徒,但平日卻背道而馳;主日時他們關心屬靈的事,但平日卻只走世界的道路。他們攔阻不少非信徒歸主。

 

(二)不信的惡心(太十六)

 

撒都該人不相信復活及靈界,代表了基督徒有不信的惡心,按照《聖經》所說,耶穌為我們的罪死了,埋葬了,又復活了。我們真是全心全意去相信這位三十三歲就離世的耶穌嗎?祂真的從天上到世間來?祂真的為愛我們而被釘十架?耶穌基督沒有佳形美容,卻掌管一切的能力,在十字架上奄奄一息,卻擔當了我們的罪,以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將我們帶到神的跟前。我們對此可有絲毫動搖?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讓我們念及最壞的朋友、最頑固的人,只要向他們傳講福音,他們真能擺脫這現狀,脫離這苦境嗎?我們對福音,對耶穌,抱持着全心全意的相靠嗎?

 

(三)聖徒的不潔

 

保羅在(林前五)談及當時教會出現淫亂的問題,信徒犯罪,得罪神。在香港教會亦需正視聖徒不潔的問題,有些宗派出版紀律手冊,我們需要在神跟前警醒、檢點、悔改,否則,若信徒依然活在罪中,我們豈可斥責罪惡呢?神的僕人或會遭誣告,有些勢力亦會在教會內興風作浪,但每逢我在報章中讀到傳道人被控告的消息時,心裏甚感難過,即使多舉行佈道會,也未能收復失地。信徒在親友的眼中,在辦公室處就是耶穌基督的代表,我們的軟弱成了非信徒信耶穌的攔阻。祈求天父賜我們能力,在軟弱處站起來。信徒以彼此代求、愛護來代替彼此控訴。

 

(四)律法主義

 

我們按着聖靈的感動,為着愛主,為着聖潔的緣故,放棄某些娛樂或生活習慣。但若我們的生活活不出豐盛、自由、恩典時,令非信徒覺得基督信仰規限信徒生活:不可這樣,不做那樣,這對我們的信仰未免不太公允,也攔阻未信者歸主。其實,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十23-24),信徒應當以榮耀神,以福音為處事的目標,倘若某習慣沒有甚麼益處,我們寧願不作,也要在未信者跟前多表現基督的豐盛。

 

此外,有人對「恩賜」一詞有所誤解,以致教會傳道工作受阻。傳福音本是信徒的責任,但有人以為自己沒有傳福音的恩賜,便沒有傳道的責任,只有傳道人才承擔這項工作。耶穌基督升天前,一針見血地吩咐門徒作祂的見證,至祂升天,使徒定睛望天時,有天使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站着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一11)「作見證」表示信徒談論自己所見的神的作為,如同耶穌囑咐那曾被鬼附着的人回到城裏去,將自己的經歷,神在他身上的作為向人傳講;他雖沒唸過神學,卻成就了神的使命。我們當學效他的榜樣,為耶穌作見證。我曾見一家製造西裝的公司,門外擺放一個男士模特兒的模形,但那件西裝陳舊,令人望而卻步;那個模形不但未能收宣傳之效,反而作反面宣傳。我們的表現活於人前,無法將生活收藏起來,人家可檢視我們待人接物的態度,工作的表現,在家庭、親友之間的見證,我們的見證能榮耀神還是只是個反面的見證?

 

有些信徒覺得自己未受傳福音的訓練,難以傳揚神的福音,有些則沒傳福音的動機。香港教會享有莫大的福氣,教會或宗派都開設不少傳福音訓練班,福音機構也協助我們。可惜,信徒卻推說自己忙碌,沒時間參與訓練。我們當甘願接受佈道訓練,學習研經的方法,喜愛屬靈的事工,將生活與《聖經》的真理融為一體。我認識一位醫生,不論他遇上甚麼人,都誠意地問他們:「你相信耶穌了嗎?」朋友們都深知他關心,希望他們與耶穌建立關係。我們對親友也如此關心嗎?在神的話語下,在主的激勵下,讓我們把握訓練的機會,將耶穌的福音更完整地向親友道明。即使未受訓練,也可積極地作見證。

 

隨着教會工作的擴展,有教會輕視傳福音的工作,亦有教會將傳道跟出版工作、文字工作相提並論。然而傳福音工作實為其他事工的基礎,我們唯有先行傳道,叫人歸主,教會才需要進行其他的事務。假如傳福音的工作式微,無人信主,教會又可需舉行會友聯誼活動或文字栽培的工作呢?主耶穌升天前,祂再囑咐門徒到普天下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從此可見福音工作極其重要。

 

在外國,傳福音事工惹起爭論,《聖經》明言:「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但在美國福音派圈子裏,有人說神已賜人普遍的啟示,即使沒有聽聞耶穌基督的名,不曉得耶穌為人類釘十架,人們也可從大自然認識神。從而衍生兩種理論,其一為普救論,其教義說神為慈愛的神,一切宗教都領人到天堂去;其二為只有領受了神普遍的啟示,耶穌已為人釘十字架,儘管人們沒有信靠耶穌,但神依然讓人得救。眾教會都認定普救論並非神的心意,神特意派遣祂的獨生子到世界來,為我們受死,又豈可說其他宗教也能讓人得救呢?有人質疑哥尼流尋求神,神就照樣接納他,更差派彼得到他那裏去。究其實彼得見異象,神指示他神所潔淨的物,他不可當作俗物。於是彼得接受呼召去哥尼流家,他發現神也接納他,不當他們為不潔淨的,讓他們享有聽聞福音的機會。上述的理論導致宣教工作裹足不前,既然其他宗教或普遍啟示也可讓人得救,信徒也不必努力傳福音。然而《聖經》明言:「得救本乎恩,也因着信。」(弗二8)所信的對象為耶穌基督。祈求神幫助我們為着福音付上責任,向我們親友宣講真理。

 

當我們信主初期,身邊尚有不少未信主的朋友,可邀請他們聽聞福音。至信主三年以後,我們開始在教會擔任各項事工,所認識的朋友多是基督徒,跟非信徒較少來往,也難以向他們傳講福音。就我而言,我未信主的朋友包括中學校友會的朋友、教會弟兄姊妹的同事、肢體離世時所接觸的家人等。若我們願意開放自己,向神祈求傳福音的對象,神必為我們預備。容我向教會長執進一言,教會信徒免不了視傳道、長執為其生命的榜樣,倘若傳道長執多領未信者赴會,信徒深受鼓勵。保羅曾叫眾人仿傚他,像他效法基督一樣,像神那樣着意尋回那隻丟失了的小羊。

 

信徒、信徒領袖、傳道人都作好榜樣,盡上傳道、作見證的責任,領人到神的面前,讓他們領受神的福音。傳福音好像乞丐向別乞丐說那裏可討飯,信徒沒有可誇之處,傳福音乃是我們必須作的事。我們正需要蒙恩的人帶領其他仍在罪惡當中的人,讓他們得着耶穌基督。假設我們乘船時遇上風浪,幸好有小艇把我們救起,難道我們可撇下在風浪中的同伴,任由他們拼命呼救,仍充耳不聞,安心地朝向目的地嗎?有一天,我們見主面,我們豈可空手見主面。

 

教會如何才可有效地傳福音?信徒當過聖潔的生活,好叫我們的生活成為明燈;教會方面,五十至七十年代,每年都舉辦不少佈道晚會,領人歸主。隨後香港生活節奏不同,教會多舉行大型佈道會,讓人蒙恩得救,此等聚會亦令不同宗派的信徒聯合起來,也使疏於傳福音的信徒得着激勵。期間我們大可檢討教會對傳福音工作的熱誠,信徒對傳道的投入,是否達致「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這《聖經》的吩咐。在佈道大會期間,教牧人員及平信徒竭盡心力,向神盡上信徒責任,且還可接受陪談栽培訓練。另外,眾教會舉行佈會時,有時即使費盡心力去邀約未信的親友赴會,然而人數仍未符理想。教會崇拜旨在將榮耀頌讚歸予神,有些教會安排某些崇拜以福音為重點,稱為「福音主日」或「福音崇拜」,預先提醒信徒邀請未信親友參與,讓人聽聞福音,決志信主。或許有些宗派在崇拜時未必有此習慣,但大可間中採用此法,效法耶穌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讓信徒在崇拜時也可多結果子,叫神的名得着榮耀。另一方面,神歡喜擴散福音,讓不同地域的人在當地教會裏服待神。倘若大型教會不進行植堂工作,它們的工作未必能深入社會各階層。就如香港某間發鈔銀行只在皇后大道中設立龐大的總行,不設其他分行,其規模必致縮小。神願意在每個社區裏建立教會去敬拜祂,為祂作見證。隨着房屋政策的改變,教會亦在新市鎮設立分堂,信徒在分堂裏發揮屬靈領袖的恩賜,協助教會事務,裝備信徒。

 

當提及海外差傳時,每每念及中國教會。深信同胞們的教會不論在海外或國內漸漸接受差傳的挑戰,中國或會成為最大的宣教隊伍。當內地的教會熱心愛神時,不但本地設宣教工作,更成立龐大的宣教隊伍。中國基督徒帶領全球宣教的潮流,在現階段,我們當如何回應宣教的挑戰呢?耶穌大使命要求萬民作祂的門徒,我們務要發掘教會青年,或提早退休的年長信徒,投身在宣教行列,投身教牧人員,前者朝氣蓬勃,但或會在待人接物上有所虧欠,然而只要他們偶逢挫折時,依然為主而活,他們前途依然無限。後者熱心愛主,又對真道委身,加上待人接物的經驗,他們必可在工場上發揮莫大的作用。得着信徒的供應及送行,保羅再啟程前赴士班雅傳揚福音(羅十五22-28)。神賜福予部份信徒,他們可擔承傳道人的工作,那地方便成為傳福音的基地,再去其他地方傳道,盼望教會能將福音傳遍全球,盼望信徒可每天為兩、三位親友提名祈禱,務要他們歸信基督,又可為兩、三個未得之地或宣教士祈禱。倘若神要差遣我們為祂的福音工作,願我們都甘於被主所用。


講員: 陳黔開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