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 研經會 第4講

第四講  不拜別神 專心靠主

我們生活在香港,可說是個相當自由的地方;有着言論﹑出入境以及信仰等的自由,這都是極其寶貴的。過往殖民地時代如此,相信特區年代開始後,亦盼望繼續如此。香港雖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回教等眾多宗教,但教派之間向能和睦共處,互相尊重。單說基督教已經有不少的宗派和堂會,彼此間的傳統各異,卻保持主內一家﹑互為肢體的精神。因為當今確是個多元化的世界,許多不同的種族﹑宗教和政制,都會引發不少的爭執和衝突,造成了不和諧的現象。不少東南亞地區,在宗教信仰上及不上香港的自由,往往因為政治和種族上的隔膜,使某些宗教受到排斥。今日,我們若以牧師的身份往訪某些國家,很可能在入境時就被迫要乘搭下一班航機離開。又在某些國家,基督徒也會列入不受歡迎之列。在香港不可用法律或權勢,去強迫人家接受某種宗教;縱使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法,也不可以勉強人去相信耶穌。神雖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但衪寧願人受感歸主,也不欲強制人去跟從衪。今天,眾多的宗教與我們並存,更加挑旺我們傳福音和宣教的熱誠,讓更多人有機會選擇歸信那一種宗教!

 

但以理所處的時代,不像我們今日那樣有宗教的自由,信徒在政治迫害之下,如何能忠心為主作見證?但以理的三友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時代,不肯下拜王所立的金像,而被扔在烈火的窯中(但三)。但以理本人則在大利烏年間,照常禱告過其宗教生活,犯了王的禁令而被扔在獅子坑中(六)。《聖經》載述不同年代的人物和事情,都在說明一點,當我們的信仰,與政權或有關當局的命令有抵觸之時,應如何面對?以下分從三方面,去查看但以理及其三友所遇到的是個怎麼的考驗,又他們怎樣去回應這些挑戰和經歷神的信實?

 

(一)政權的考驗

 

尼布甲尼撒王立了個大金像,這像可能是個神像,或是王本身的像;在開光大典的時候,招聚所有的皇宮大臣來參與這揭幕典禮。但以理可能因為公幹的關係而不在朝,其三位朋友不單要赴典禮,更要奉命跪拜金像。信徒參與典禮或敬奉尊長時,理當行禮,譬如向長輩鞠躬,或在婚嫁時向父母敬茶﹑賀歲時,子女跪在雙親面前等,均屬孝敬而非跪拜,都是可以的。然而,尼布甲尼撒要求臣民向其金像下拜,則有敬奉之為神明之意,為要顯其權勢及威風;問題在於王的驕傲與狂妄。但以理三友決定違命,因他們知道,只有神配得他們的敬拜。今日的政權,雖不會要求我們敬拜一個偶像,但會要求國民信奉某種宗教,信徒在這情況下仍要堅守信仰的話,可能會被逐出家門或遭殺害,對信徒來說,確是一大考驗。今日,我們在香港雖不致受類似的宗教和政治迫害,但我們有否以偶像取代了神在心目中的地位?政權是神所賜的,政府的運作乃為保障人民的安全,當一個政權濫用權力,強迫人民信奉某一種宗教,或利用商業的利益,或用邪靈的力量,驅誘國民向其元首或領導人下拜,就是把偶像加諸百姓身上。

 

弟兄姊妹,我們今天切要提防生活中偶像的出現。政治權勢可以是偶像;上司的命令也可以是偶像,許多時候,我們指望升級的時候,可能每天都要仰仗老闆的臉色做人;家裏的人也可以成為偶像,有些家長會在子女婚嫁和擇業的時刻,要求子女順命而行,否則勵行經濟封鎖;有些丈夫或妻子橫蠻無理,要求對方千依百順,他們的命令往往使我們違背原則,放下信仰,向他們屈膝下拜,他們無形中也成了我們的金像。耶穌基督也曾遇到類似的情形,撒但給衪一個引誘,只衪肯向牠跪拜,就能得到天下的榮華富貴;主拒絕了這要求,因為衪只向父神下拜。

 

但以理在王面前侍立,表現極佳,遭同事的嫉妒,要抓他的把柄控告他;然而但以理辦事忠心,毫無過失,他不貪污受賄,全無疏忽。同事唯有從他的信仰入手,請王下令:三十日之內,何人若向王以外的神禱告,則遭處死。王不曉得他們的機心,就下了命令,蓋上玉璽,致後來想營救也不可以(六)。

 

(二)信仰的考驗

 

但以理的三友專心靠主,不拜別神;人到王面前控告他們不拜金像,又指他們為異教徒,結果將他們扔在烈火的窯中,他們的信仰且受到挑戰說:「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三15)。同樣,但以理被扔在獅子坑時,皇帝馬上臨近坑口,呼叫他說:「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阿,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脫離獅子麼?」(六20)。但以理和他的三友所關心的,不是一己的安危,而是肯定表明自己的立場:「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即或不然,王阿,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三17-18)即使神不救他們,也決不事奉他們的神;這是表明他們堅定不移的決心。就算像約伯那樣受盡諸般的苦難,他仍然愛神並見證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1)唯有像他那樣才能榮耀神,向那世代的人證明信仰的真實。但以理得悉皇帝下達一條不合理的命令之後,他沒有向王求情,他回家以後,立即跑到樓頂的房間,打開窗子,面向耶路撒冷禱告。耶路撒冷,乃是神揀選以色列人的一個記號,是未來盼望的象徵。但以理沒有因為王命而改他素常的習慣,仍舊一日三次的禱告他的神。我們當學習但以理一樣,平日建立起禱告的生活,以應付不時的危機。但以理重視神的命令過於王的命令,他每日三次向耶路撒冷禱告,其實是配合聖城每日三次的獻祭時間,與在聖城敬拜的同胞們認同。

 

但以理及其三友的結局,都很完美。三人被扔在火窯,但竟有四人同在火中;有人說這另外的一位是神所差的天使,也有揣測說,是《舊約》的耶穌基督。但無論如何,「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衪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詩卅四7),又正如以賽亞先知所說:「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賽四三2)。神沒有免去但以理進獅子坑的危險,卻從獅坑中拯救他。王在坑邊問他:「你的神能救你麼?」但以理卻回答說:「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但六22)。神子民經歷神的保護拯救是世世代代的,但以理如是,大衛如是,我們今日復如是。「那要吞我的人辱罵我的時候,神從天上必施恩救我,也必向我發出慈愛和誠實。我的性命在獅子中間……他們在我面前挖了坑,自己反掉在其中。」(詩五七3-6)。以上一段大衛的經歷,可以借用來描述但以理獲救的心情。

 

感謝神,但以理及其三友面對着這重大的挑戰,能堅定不移。我們今日若遇同樣試探時,就當小心面對這信仰的挑戰!倘或有某些因素攔阻我們禱告,我們應當排除一切的攔阻,學像但以理一樣:敬拜神,單單事奉衪;不要因着工作忙碌而停止禱告。種種考驗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我們若能得勝,就能叫外邦的君王都感驚嘆,見證稱頌我們的神(但三28)。又如大利烏王,降旨尊崇但以理的神(六25-26)一樣。所以弟兄姊妹,不要怕火窯的烈火和獅坑的獅子,只要我們生活行事為人,尊崇神的名,衪必救我們脫離一切的危險。

 

(三)即或不然的考驗

 

最後,假設但以理和他三位友人的故事結局,要改寫的話,烈火和餓獅把他們四人都吞噬了,是否代表着神失敗,沒有權柄拯救他們呢?神不介入又將如何?祂的作為實非我們所能測透的。司提反為主殉道,被石頭打死;早期教會的使徒雅各為希律王所殺;後來保羅﹑彼得都先後為主殉道,這些人都得不着神的救援。在教會的歷史中,不少信徒被殺,在羅馬帝國的逼害中,許多人都賠上了生命,那又作何解釋呢?其實,我認為但以理及其三友,在當時的情勢下能剛強,已經是一個神蹟,當他們決定不向金像下拜的一刻,就已經得勝了。但以理回家繼續去禱告,表示他在信心上是得勝,且有美好的見證。所以這兩故事的結局並非最重要,神恩待衪的僕人,拯救他們脫險,固然可使衪的名得榮耀;但殉道者的故事,同樣可叫神得榮耀。如果你我要先計算代價,然後才堅守信仰的話,那信心並不是真的。教會的歷史,乃建立在無數信徒﹑使徒和殉道者的血上,始能有今日屹立不動的根基。馬丁路德所作《堅固保障》一詩,歌詞有云:「渺小浮生可喪,真道永遠長存」。唯願但以理及其三友的見證,激勵我們不要向金像下拜,無論反對﹑逼害和利誘,來自那裏,我們都專心靠主,不拜別神,保持一個恆久的禱告生活!


講員: 周永健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