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 研經會 第1講

第一講  確認主權 經歷信實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對香港和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大日子,亦是全球注目的一天。一個月後,我們自八月一日在這裏舉行一連十天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此舉乃是港九眾教會每年一度的盛事,今年經已步入第六十九屆;據我估計,在往後的十天內,每天早﹑午﹑晚三堂的聚會,相信將有二﹑三萬的人次出席聆聽神的話,並要在此受栽培﹑得復興。香港回歸祖國無疑是空前絕後的盛事,而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則已有六十八年的歷史,可說是一 個傳統。倘若我們說香港在往後的五十年中不變,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則已經六十九年不變了。與其說培靈研經大會在九七之後可以依舊舉行,足證香港過渡九七可以五十年不變,倒不如說因為這是神的工作;是神讓我們繼續有自由﹑有機會去舉辦培靈會,好得着神話語的供應。

 

感謝神,帶領香港進入特區的年代,而第六十九屆的培靈研經大會是香港成為特區之後首次舉行的大會,別具歷史的意義。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活在一個歷史轉折的時代裏,其實從一九八四年中﹑英談判開始,大家已期盼着這一天的來臨,然而在十三年等待的過程中倒也不免會有人心惶惶的情況出現。但感謝神,當我們越九七後,一切一切都相當平安穩當,尤其是當八月一日培靈會順利舉行時,我們心裏實在充滿了對神的謝恩。神恩領我們經過了十多年的過渡期,如今仍滿有恩典的在此舉行培靈會,所以今年的研經會,我特別用了一個總主題:「轉變世代中上帝子民的見證」;雖然我們不知前路如何,但如詩歌所言,深知主在掌管歷史﹑ 掌管明天,……祂且握着我手,心裏就滿有把握與安慰。作為基督徒,作為神的兒女,我們又應該怎樣起來為主作見證?

 

《聖經》中所載神的子民亦如我們一樣,常經歷各種轉變和危機,相信能給予我們寶貴的亮光,以供我們這時代作為參考﹑學習和實踐之用。《聖經》是一部救恩的歷史,講述神如何救贖世人歸在祂名下,作神的兒女。《聖經》所言都是神的作為及祂的救世大計,然而這計劃只在人世間的時空裏發生,故《聖經》所述神的救贖實與人間的歷史不能分割,特別在轉變的世代中,更能教人看見神的作為和管治如何成就祂的救贖計劃。

 

《聖經》中有兩個重要時期:

 

1.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後來神興起摩西帶領他們離開這地,往西乃山與神立約作祂的子民,最後更經歷曠野的艱辛,進到迦南美地安居;以色列人出埃及﹑作子民﹑入迦南﹑得地為業,是極其重要的歷史時刻,他們自此有了國土,有了神所賜的律例典章。他們這出埃及﹑入迦南的經歷預表着我們信徒蒙神呼召,脫離罪惡,進入天家那得救的經歷;而我們現今這人生的路歷就像以色列人走在曠野等待進入迦南美地──天上的耶路撒冷那安息之所。

 

2.另一個重要時期,乃為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的時期,這是因為以色列人不聽吩咐,違反與神所立的約,惹神發怒,招致神的審判,寄居異地七十年之久。幸蒙神憐憫,終可歸回原籍。

 

今天的研經會,我願借以色列人被擄回歸的背景去看:今日神的子民,應該如何在這轉變世代中為主作見證!當然,昔日以色列人的被擄回歸與今日香港回歸祖國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但也不妨引為歷史的借鏡。一八四二年,香港因為鴉片戰爭的緣故而割讓給英國政府,經過一百五十多年殖民政府的統治,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以色列人被擄與回歸是救恩的歷史,有神獨特的作為,更讓我們看見神能把逆境化作祝福。同樣,香港因受外國勢力的入侵而遭割讓固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在神的計劃中郤成了祝福,相信香港回歸祖國亦有神心意。

 

跟着要與大家同看《但以理書》及《尼希米記》,因着時間所限,不能詳讀,但會抽取部份經文,藉以探討昔日神如何興起祂的子民作那時代的見證,好叫我們今日從中有所學習。《但》包含末世預言,內容深奧,但今日卻要領大家去看其主題﹑大綱和解釋的方法。《但》的主題就是今天研經會的題目:「確認神的主權.經歷神的信實」。當人願意忠於神的時候,無論遇上何種環境,都會經歷神的信實。

 

《但》因其章數較少,為小先知書其中之一本,作者但以理雖蒙神啟示着書,但他終生在朝為官,本身並無先知職份;且成書於主前二世紀,故被納入希伯來文正典的第三部份,乃屬合理。而《但》為神所默示,屬《聖經》一部份,亦無可置疑。研讀此書可分為兩部份,首六章記述但以理及其三友之特殊經歷,末六章綜 述但以理所見之異象。本書開首即透露寫作對象乃為散居國外屬神的子民,縷述他們雖擠身於外國的文化,但仍努力保持自己的信仰,抵禦各種思想上的衝擊。

 

1.首章講述猶大人被擄至巴比倫,而但以理與其三友則被選入宮服事皇帝。

 

2.第二章述但以理得智慧為尼布甲尼撒王解夢,預言繼巴比倫帝國興起的三個帝國最終亦將為神所滅,內容大致與第七章呼應。

 

3.第三章述皇帝造像命國人跪拜,而猶大人因持守信仰違抗命令,結果遭人告發,身繫火窯,內容大致與第六章呼應。

 

4.第四章述但以理不從皇命,仍一日三次向神禱告,終被舉報,身陷獅坑。

 

5.第五章述伯沙撒王與尼布甲尼撒王一樣高傲自大,神審判的言詞出現於牆上,伯沙撒王當晚即暴斃。

 

6.第六章述神的子民雖受逼害,因忠於神至終得勝。

 

7.第七章述及四獸的出現,回應第二章再論繼巴比倫而起的三個皇朝。

 

8.第八章續述第七章所載的異象,指明該三大皇朝即瑪代﹑波斯和希臘,最後均為神所消滅。

 

9.第九章言但以理讀到耶利米先知的預言,得知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的七十年即將告滿,迅可重返家園,心裏為着耶路撒冷和聖殿快得復興而無比興奮,故作了一個冗長的感恩和認罪禱告。第十章至十二章是本書的總結。

 

10.第十章再闡述第八章的異象。

 

11.第十一章則展望日後將要發生之事,詳述南﹑北二王的交戰,並對早前所述異象加以解釋。

 

12.第十二章展望末時情景,就是義人經過危難險阻,終可復活,得享永生,藉此勸勉神的子民堅忍站穩。

 

《但》開頭幾章,記載了極富戲劇性和趣味性的事實,比較易讀,至於描述異象的篇幅則較為難明。

 

《但》之所以稱為啟示文學,乃因其中所說的預言充滿了象徵性的描述,而所引述的均為怪異少見之物,和特別的數字和年日,教人難解。其實,《但》部份 載述已成事實,例如:第一至六章所載,乃主前六世紀巴比倫及波斯皇朝的事蹟,而第七至十二章所言,乃指着主前二世紀希臘皇朝安提亞古第四世的事蹟,俱為已然之史實,不過以預言筆法寫成。書中既有史實,亦不乏奧秘難明之預言,甚至連作者本身也無法能解,要留待末世主再來之日始有分曉。很多信徒往往喜歡以往昔投射至現在,認為關乎但以理的末世預言,正貼切他們所處的時代。書中所言末日和主再來的預兆,大概在一﹑二百年前,已經有人認為是指向某些國家﹑人物和事件了,就是今日,亦有不少人認為中東的石油危機﹑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糾紛,都是應驗《但》的預言;更甚至有推測蘇聯﹑歐共體和中國都與書中的預言一一扯上關係。

 

個人認為,《但》乃是對二千五百年前,當代神的子民講述他們的過去,也同樣說到耶穌再來他們所應有的把握。對我們來說,《但》不僅向神的子民談過去,道將來,更與我們說現在,讓我們看見神如何在人間的歷史中工作。從此書的歷史背景,不難發現書中提出的一些規範,顯示神世世代代如何對待祂的子民和列國;從此書的預言,我們也可肯定此書不單講過去與將來,更是關注我們的現在,因神在我們人世間工作,期間更會揭示一個原則,就是神管理世間的一切事。所以,追尋預言的意義並非為着滿足一己的好奇心,因為預言並非預先寫好的歷史,抑或是末世歷史的圖表,而是對歷史意義的肯定,讓我們今日可以知道如何活着, 明白怎樣行事與為人才能得蒙神的看顧與保守。

 

《但》的主題說到:我們歷史的主,掌管着世間一切的變動,和不可測的事;人間種種的不幸,都能成為神手中的器皿。本書開首即載猶大王約雅敬第三年, 尼布甲尼撒王圍困耶路撒冷城;猶大國面對異族兵臨城下﹑國破家亡﹑聖殿遭踐踏的不幸,而但以理卻指出:是耶和華將聖殿的器皿交在這敵軍的手裏;原來在人引以為憾的事件中,其實竟有神的干預;神在不幸的事件中仍舊掌權,依然控制大局。第二章經文隨即記述,外邦君王尼布甲尼撒稱頌但以理的神,讚揚祂擁有一切的智慧與能力,祂改變時候和日期,廢王立王,並在人間成就祂的計劃;這位權傾一時的巴比倫王,終究明白到國權﹑王位皆神所賜(四17)。另一位外邦君主大利烏王,在看到但以理在獅坑中蒙神保守﹑絲毫無損之後,即頌讚神,讚美祂是永遠長存的活神,祂的國永不敗壞,祂的權柄永存無極(六26-27)。外邦的君王尚且如此歌頌他們所認識的神,所以凡屬神的兒女,只要肯倚靠祂,願意服在祂的權下,就能經歷神的信實。


講員: 周永健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