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 研經會 第7講

第七講 守約:祝福與聽從 Covenant Blessing; Covenant Obedience

經文: 申命記 26:1-19

一、引言

 

我猜想今早在座的各位都是教會的會友,但教會會友是代表甚麼?這是否像是加入一個社團或俱樂部?但相信各位都會同意,成為教會的會友比加入上述的社團更有意義。以我自己為例。

 

我是屬於座落倫敦靈風坊(Langham Place)英國聖公會萬靈堂(All Souls Church)的會友,而英國聖公會是整個世界聖公會的其中一個成員,而全球有上百萬的聖公會會友。但整個聖公會又是全球基督信仰群體的其中一部分;而現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基督徒,這只是點算仍在生的基督徒。

 

2006年我與斯托得牧師(Rev John Stott)探訪中國上海的鴻恩堂(Grace Church)。崇拜後,我們請問牧師教會有多少位會友,他說他們有11,000位會友,其中有7千人在生。把在生與已安息的會友都一起計算,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數點會友的方式。

 

但我們是否相信我們是與聖徒相通的呢?這又確是真的。而當你、我成為教會會友,那麼我們就跟主耶穌設立教會後這二千多年來歷世、歷代的教會會友相通。但這仍未溯源至古。因為主耶穌是屬於上帝立約子民這一群體,而這最少也有二千年,一直溯源至亞伯拉罕,歷世、歷代所有屬於上帝的子民。所以你看到嗎?當你成為教會會友,那麼,你就屬於世上最多人數的一個家庭(Family),也是歷史上最古舊的家庭。你屬於上帝的子民(People of God):與上帝立約的子民。是上帝親自呼召進入成為祂子民的子民。

 

這一章聖經,是講述上帝呼召以色列民,要為得著此身份而慶祝,以表明作為上帝子民對他們的意義。經文的場景是以色列民在慶祝收割,講說話的是一位以色列的農夫。這位農夫在這裡展示出深厚、豐富及具歷史觀的神學。而這整段經文清楚的分成3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1-11節,是一種垂直的向上觀,仰望上帝所成就的事。第二個段落是12-15節,是一種橫向的水平視角,觀看農夫四周的人,及他們之間應如何彼此相待。最後一個段落就是16-19節,就是把直向及橫向的視角結合起來,也就是把上帝和人結合起來:上帝為人所成就的,及人對上帝的回應。這真是一個精彩的宣認,所講的就是立約的恩典(Covenant Grace)、立約的順服(Covenant Obedience)及立約的委身(Covenant Commitment)。

 

二、具悠久歷史的子民——上帝恩典的明證26:1-11

 

(A People with a History – The Proof of God's Grace)

 

A.慶祝上帝的應許(Celebrating God's Promise)26:3

經文一開始就是摩西向百姓說,當你們進到應許之地,在收割時,應當取些初熟的土產進到上帝的面前,並且作出宣認及確信。首先是慶祝上帝的應許,「我今日向耶和華你上帝明認,我已來到耶和華向我們列祖起誓應許賜給我們的地」,

 

以色列民已進到應許之地。但留心,這位農夫不是說來到我所征服的地,是以我的刀劍是在慶祝上帝的應許和上帝的慈憐,他還在慶祝上帝的救贖。在第8-9節,他說上帝以祂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領他們出了埃及。其實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表現慈憐的,我們有同情心,但有時我們看見別人受苦時,我們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但這位滿有慈憐的上帝,斷不會高高坐在天上,看到人落在困苦時只是隨便說句同情的說話,然後袖手旁觀;也斷不會單單的同情可憐,而是位採取行動、救贖人的上帝。祂是位得勝的上帝,把以色列民從埃及地領出來。上帝為祂的子民成就了拯救、完成了救贖、戰勝了仇敵,這亦是新約聖經形容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我們的上帝並不單單是在十字架上受苦,祂也戰勝了一切敵擋上帝的仇敵。

 

這位以色列農夫所說的就如一篇美妙絕倫的信經,他在慶祝上帝的應許、上帝的慈憐以及上帝的救贖,並且把這一切放在個人身上。「現在我把祢所賜給我地上的初熟的土產奉了來」(第10節)。不僅是「我們」,不僅是「以色列」,更是「我」。這說明是「我」經歷上帝的愛、上帝的慈憐及上帝的拯救。

 

所以摩西說你應該慶祝,並為著上帝在今天為你所成就的事情而歡喜快樂地慶祝(第11節)。我希望這件事都是你我所經歷的,並且我盼望你和我想到上帝為你和我所成就的事時,我們的心就火熱起來。因為這位以色列農夫所說的一切在舊約裡所發生的事,都是你我藉著耶穌基督所經歷過的。因為在耶穌基督裡我們經驗到上帝應許的實現;在耶穌基督裡,我們經歷到上帝的慈憐;而在耶穌基督裡,上帝完成了對整個世界的救贖。

 

讓我們因此宣認,我們是一群擁有歷史的子民,也就是上帝所成就的一切事,這麼一個偉大的故事。而我們在上帝這個故事及上帝對這個世界的目的中,是有一個位置。我們不是漫不經心地重溫歷史,我們委身在主耶穌基督裡,並由此我們能在這故事中找到我們的位置。在以色列的歷史裡,上帝應許藉著以色列在耶穌基督裡成就祂對這個世界的心意。還記得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上帝要藉著他及其子孫,賜福予萬國?我們都是萬國的一部分,並藉著以色列民的故事使我們得著祝福。

 

我相信我們都是「外邦人」(Gentile),我們過去及現在都不是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民其中一員。保羅在〈以弗所書〉第2章就說明我們以往的狀況。保羅問你還記得你過去是怎樣的嗎?你以前與基督無關,也就是說你被排除在以色列國民之外,你在上帝的應許上是局外人。你們沒有指望,並且沒有上帝,對〈申命記〉第26章更是一無所知,你更加不認識那位慈憐及救贖的上帝,你完全是局外人。但保羅說現在藉著主耶穌基督,你能夠被帶進來,以致我們不再是外人和客旅,可以成為上帝子民的同儕,成為上帝家裡的人,是被上帝建造的聖殿。〈以弗所書〉3:6「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我們彼此相屬,大家同為上帝子民的一份子,所以當我們閱讀舊約聖經時,我們可以在這些故事裡看到我們自己,因此,這些是我的故事、我的詩歌;現在我們就是這樣。所以保羅在〈加拉太書〉說,若我們在基督裡,我們就是與亞伯拉罕同屬了。所有信主的猶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在基督裡同成一體。

 

各位,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所屬的故事,我們需要知道到底我們是甚麼人。

 

由亞伯拉罕直到主耶穌基督第二次來臨這段時間長流裡,我們歸屬於上帝所使用來祝福整個世界的祂的子民。這是聖經裡偉大的故事,全是上帝的智慧和計劃。無論你是以色列的農夫,抑或你是香港的一個商人,只要你在基督裡,你就是這個偉大故事的一部分。這就是1-11節所表達的認信;而且我們是屬於這個子民群體,而這個歷史的群體是上帝的恩典明證。

 

三、具慈愛的子民——順服的明證26:12-15

 

(A People with Compassion – The Proof of Obedience)

 

剛才那位以色列農夫向上仰望上帝,現在是橫向的望望他的同伴。他提及他關懷別人的行動,以證明自己對上帝的順服。提到每逢三年他就取十分一分給別人。在第12節說要把這十分一的土產分給利未人、寄居的、孤兒和寡婦,使他們在你城中可以吃得飽足。這節經文是重複了在〈申命記〉第14章所提及十分一獻上的律例。以色列民清楚被告誡,他們每年要在他們的收成中取十分一奉獻給上帝,並在上帝面前享用。但每逢第三年,他們把所收得的奉獻作特別的用途。

 

〈申命記〉14:28-29「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中」,既然儲存起來,則需要有特別的安排,確保這些奉獻能妥存,免受雨水或老鼠等侵害。此外,需要找些人來監督安排及保護的工作。那麼儲存起來為了甚麼?第29節:使「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你城裡寄居的」,也就同樣是在城裡無分、無業的人及,「孤兒寡婦」,也就是沒有家人可以供養他們的人。換言之,這裡所提及的都是一些沒辦法自給的人;那些貧窮的、流離失所的,及處於社會邊緣的人,好使他們都能「吃得飽足」。這就是每逢第三年要徵收奉獻的目的,用今日的說法,這就是社會福利基金,使那些無法自給的人不致於因貧困而餓死,也就是把以色列民百分之三的國民收入用來幫助這些窮乏人。每三年取十分之一,上帝說這就是祂希望以色列民實行的。

 

因此,這位在經文裡的以色列農夫說:上帝啊,我做了祢要求我要做的事。我沒有把那些農產據為己有,也正確地把農產獻給上帝,而且我確是領受了又分享,因此他說「我聽從了耶和華我上帝的話,都照你所吩咐的行了」(第14節),他就聲稱自己是一個忠心、順服上帝的子民。而只有他們真的供應窮乏的人時,他們才可如此宣稱。因為如果他們城中仍有窮乏人不得飽食的話,他們又怎可說他們是遵行上帝吩咐呢?

 

有趣的是,在這章之前,由第12章至25章,是講述上帝律例的一大段落。但在這裡,卻特別的提起這一道律例,似乎是一個是否真實遵行上帝話語的測試。而我們昨日研讀〈申命記〉第15章已經講及這一點。因此,你如何慷慨的對待有需要的人,就成為衡量你是否遵行上帝話語的準則。

 

而這位農夫就說,上帝啊,我已遵行了祢的話了,因此「求你從天上祢的聖所垂看,賜福給你的百姓」(第15節)。我們要小心的研讀這節經文。這裡不是一如「成功神學」(Prosperity Gospel)所說的,只要你遵行上帝所吩咐的,上帝就必賜福給你。這位以色列農夫是否在說,上帝啊 ! 我遵行你所吩咐的,所以你應該賜福給我,表現出一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等價交易」式信仰?

 

絕對不是,如果我們真的認同這套「等價交易」式信仰的話,我們就忘記了這一章經文的第一部分。第1-11節說甚麼?是記述上帝所成就的事及祂怎麼賜福給我們。而當我們說到給予(Giving),在這一段經文裡有一點要注意了。在1-11節中提到6次「給予」,這些「給予」的主語(Subject)是上帝,如果連同第15節的話,則一共有7次之多。但12-13節提到人是「給予」作主語的,就只有2次。上帝給予我們有7次之多,但我們分給別人只有2次。因此第14-15節與因遵行上帝話語而應得賜福這套「等價交易」式信仰毫無關聯。如果我們認同「等價交易」式信仰的話,就是扭曲了聖經,以為人可以憑遵行律例來賺取上帝的恩典或上帝的救贖。

 

事實上,12-15節的順服行動,只是回應上帝的賜福、上帝救贖的表現,而這裡可說是一個循環。

 

上帝賜福(1-11節)

↑↓

人的順服(12-15節)

1-11節說的是首先是上帝祝福我們、賜恩典給我們及救贖我們,因此,12-15節我順服、我遵行,乃是回應上帝給予我的恩典和賜福。而當我順服回應上帝,上帝就繼續賜福給我,順服是我們在上帝的救恩裡的回應;而因著順服,我們又繼續得蒙上帝的賜福。因此我們不可把順服上帝變成一種與上帝之間的交易,乃是我們對上帝感恩的回應,也就是對上帝順服,對有需要的人表現慷慨,而昨天我們已用了不少時間詳細解釋了此一點。

 

容我在這裡岔開一點,稍稍談談十一奉獻這教導。第12節講及每第三年要取十分之一出來獻給上帝,因此,有些基督徒、教牧同工及教會就對十一奉獻有所爭論。有些就說,你看看,新約聖經從來沒有命令人作十一奉獻,把我們的十分之一收入奉獻,用來支持上帝的工作,或宣教及教會其他事工等。這又是真的,在新約聖經裡,的確沒有像舊約般,清楚吩咐我們必須要取十分之一出來作奉獻的命令。但是,在新約裡卻有命令要求我們分享、奉獻,而我們昨天亦已看過。保羅吩咐提摩太,要吩咐那些富足的人,要慷慨與人分享(參〈提摩太前書〉6:17)。上帝在舊約時期教導以色列民的十一奉獻的律例,在新約如何應用?

 

我相信上帝是教導我們,奉獻應該是定期的、有系統的,及按比例的。因此在舊約時期,以色列民以有系統的及有結構的方式來進行十一奉獻。而保羅也說,我們的奉獻需要有系統。〈哥林多前書〉16:2「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而保羅的意思是定期、固定的去做。而保羅也說「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也就是說希望哥林多教會能有系統的收集奉獻,免得要即場現湊,所以是定期、有系統的。另方面,保羅說是「照自己的進項」也就是說是按個人的收入比例來預先作好準備。我們需要想一想這件事。因此,說到為上帝而奉獻,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時,我們就必須想一想,到底我該如何有系統的、定期的奉獻及奉獻多少?

 

因此,在舊約時期教導以色列民的奉獻律例,就這樣的在新約裡展現,同樣需要定期及有系統,只是沒有像舊約般硬性規定十分之一,而是按比例。而新約的教導裡,我們如此行,是為了回應上帝對我們的恩典。而在〈哥林多後書〉8章,保羅亦提到馬其頓教會雖是貧困,但因領受了上帝的恩典,所以在極窮之間仍樂意的捐助耶路撒冷教會。保羅說,馬其頓教會為著回應上帝的恩典,因而幫助耶路撒冷教會有需要的弟兄姊妹,就證明了他們是順服上帝的福音。

 

所以,在新約聖經裡沒有把舊約十一奉獻這律例完全照字搬字的在新約呈現,但箇中的精神卻是清晰的,基督徒也應當奉獻。保羅亦明白這一點。在〈加拉太書〉,記載了保羅上到耶路撒冷教會,當時的門徒與保羅用右手行相交之禮,乃是在福音裡表示歡迎接納時,保羅記錄了耶路撒冷教會對外邦信徒的唯一請求是,「記念窮人」2:10,而保羅說「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即使在保羅四周建立教會的宣教旅程中,他亦時常關懷窮人,乃因為保羅非常認真看待及實行舊約及主耶穌基督的教導。

 

四、具委身的子民——守約的明證26:16-19

 

(A People with Commitments – The Proof of the Covenant)

 

來到經文最後的這一段,可說是整段經文的高峰,因為在委身這件事上,把上帝與人兩者互相結合起來。在17節是你所宣認的,到了18-19節,則是上帝所宣告的。這兩方面的宣告或宣認,就構成了上帝與祂子民彼此間的關係。

 

請你留心,摩西在這裡用了兩次「今日」(This Day,17及18節),而我認為這一點很重要。當然,這個「今日」是指以色列民在摩押平原上重新他們與上帝之間的約,這從整卷〈申命記〉中可以看得到。但我想,這亦是指一種持續的、直到如今的「今日」;這是你我「今日」(Today)要作的宣認,同樣是上帝「今日」(Today)向你作出宣告的日子,你要聽。並不是單單在埃及的日子,也不只是在西乃的日子,更不只是你們越過約旦河的日子,而是「今日」(Today)。而經過了一段長時間之後,約書亞亦以相同的方式向以色列民呼籲,就是在〈約書亞記〉最末尾的部分,當以色列民打敗四圍的仇敵,以很多年時間才取得迦南地之後,約書亞與許多人都已年老,將成為過去的一代的時候,約書亞向以色列民發出呼籲:「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約書亞記〉24:15)。

 

你可以想像,以色列說我們豈不是在許多年前已選擇事奉耶和華的嗎?我可以向你講述我的見證,在我還是個少年人時就已經決志要跟從上帝啦!但約書亞卻說,是,沒錯,過去你確實如此,但你「今日」(Today)會如何再作宣認呢?

 

約書亞說:「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今日」(Today)必定事奉耶和華」。

 

A.你所宣告的(What You Have Declared)26:17

你「今日」(Today)在此宣告誰是你的上帝,以及你的意志(Will)。你認耶和華為你的上帝,而把上帝的尊名(Name of God)寫出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不是說你相信一個某處的神祗。在古時,任何人都相信神,因為當時滿天神佛,有很多的神祗。但摩西在這裡不是說,以色列民都有神,有神跟其他人有甚麼分別?然而,摩西卻是說,你認耶和華為你的上帝,這位耶和華上帝是把你從埃及領出來的上帝,你知道祂是救贖你的上帝,在西乃山向你親自顯現的上帝,你亦知道祂的名字,你知道祂是你的主,你知道如何敬拜祂,你知道祂是誰;而你說,這一位上帝是我們的上帝。

 

而我們今天作基督徒的,當我們談論上帝時,我們實在需要知道究竟我們所說的「上帝」是指甚麼。在英語裡,「上帝」(God)是指一種沒有性別之分的神性存有(Deity),而假如你在英國街上隨便找人來問他是否相信神的話,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回答你「都會信的」、「可能有」、「某種在上面的東西」等。但這並不是這裡所講的,我們真的要清楚知道我們所敬拜事奉的上帝是一位怎麼樣的上帝:祂是聖經上所講的上帝,祂是聖父、聖子及聖靈的上帝,並藉著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祂自己的上帝,我們就可確認我們的上帝的身份。千萬不要只因為我們有宗教信仰所以就相信有神。

 

此外,你要宣告你的意志是甚麼?遵行祂的道、謹守祂的律例、聽從祂的話,這一切都是你心所期望(Want)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而你與上帝立約,就是委身剛才你所說的行動,也就是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上帝,而我們在早幾天研讀〈申命記〉第6章時就已經講過。但留心,這是一種意志上的表明,也表示這是你委身願意做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是否真的能實踐,卻是兩件事。因為我們失敗啊!

 

以色列民失敗,即使他們真的確確實實的與上帝立了約,而上帝亦早已知道,上帝對於以色列民失敗、毀約完全不感到驚訝。而事實上,在〈申命記〉第29及31章,上帝再三的說我知道你們是怎麼樣的民,而摩西更說,我與你們一起的時候,你們都已是這麼悖逆;我死了之後,你們會變成如何,真的不敢想像。但上帝仍然呼召以色列民,呼籲他們委身立約,謹記與上帝所立的約,以及繼續更新這約,即使是屢屢失敗,仍不可放棄,更新對上帝所立的約。

 

當然我們會失敗,而整本聖經都是寫給失敗者的故事:亞當夏娃失敗、亞伯拉罕失敗不止一次、摩西失敗、所有以色列國的王都失敗、即使寫出〈詩篇〉第23篇的大衛都失敗、彼得,耶穌其中一位偉大的門徒都失敗,我失敗,你失敗,而上帝統統知道。但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你、我能否百分百保證我們不會失敗,而是你、我的心在哪裡!你最渴想做的是甚麼?當你面對上帝時,你說,主啊,我願意服事祢,我甚願聽從祢,但當我失敗的時候,我知道我可以回轉到祢那裡;正如〈申命記〉這卷書所應許的,從上帝裡面找回上帝的寬恕和恩慈,並且能夠重新上路,向前出發。

 

所以,我可能會失敗,我將來也會失敗,但這仍是我與上帝立約的委身。各位,這是否你對上帝的心底話嗎?記得彼得這個人嗎?他失敗,簡直可以說是徹底的失敗,三次不認主。但當主復活過後再見到彼得時,主向彼得說甚麼?「彼得,你愛我麼?」、「你愛我麼?」、「你愛我麼?」,而這是上帝的說話,這正是第一條及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上帝。這位復活的主、多馬宣認的「我的主,我的上帝」的主說「你愛我麼?」,這亦是上帝今日向你作出的鄭重發問:「你愛我麼」?你能否向主宣認:主啊,我願意,求祢幫助我!

 

B.上帝所應許的(What God Has Declared)26:18-19

而當我們願意像第17節般,如此向上帝宣認的時候,上帝就會「今日照祂所應許你的,也認你為祂的子民」,這就是上帝向人的應許、宣告。我們說甚麼都比不上上帝所說的重要,因為這是上帝親口說的。上帝宣告:你是我的子民,是我所珍愛的子民,是我的產業。你有否想過,在上帝眼中,你是何等寶貴!你有否想過,在上帝眼中,祂是何等寶貴祂跟你立約的關係!

 

而在第19節,上帝會榮耀祂的子民,祂會使祂的子民「得稱讚、美名、尊榮」,這好像有點怪怪的甚麼,但所要表達甚麼?意思並不是說,上帝會使以色列成為強國大國,因為這幾個詞藻並不是指向民族或國家的聲望,而是說,上帝因著祂的子民,而得著「稱讚、美名、尊榮」。而這三個詞藻,在舊約其他經卷中都常有出現,是當上帝的子民踐行出上帝吩咐他們當作的事情時,上帝就得著這三個詞藻的讚譽。例如:〈耶利米書〉13章,其中第11節所用的字詞,就正正是上面這三個詞藻。在這章聖經裡,先知耶利米被上帝吩咐拿著所買的漂亮腰帶,然後把這腰帶埋在河邊,過了多日之後,上帝吩咐先知取出那條腰帶,腰帶已變得破破爛爛,污穢不堪;但上帝說這正是我的子民。然而,上帝很想配帶祂的子民在身上,當人看到上帝的子民如此美麗的時候,就會以「稱讚、美名、尊榮」來稱頌我。因此,當上帝的子民得著稱讚時,其實是上帝得著稱讚。而這亦是上帝渴望從祂的子民身上得著的,讓我們能成為上帝所喜悅、把我們披戴在祂身上的子民,使上帝得著「稱讚、美名、尊榮」。

 

五、總結

 

究竟成為教會的會友是甚麼意思?就是歸屬成為上帝的子民,這表示,第一、你歸屬於一個具有歷史的群體,而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救贖及上帝的使命都歸到你身上。繼而你亦進到一群滿有恩慈的子民之中,透過互相的恩慈相待,來證明你對上帝的順服,但這並不是用來賺取上帝的賜福或救贖,而是你經歷過上帝對你的慈憐之後的一種感恩的回應。而你亦屬於一個委身的群體,你個人對上帝的委身:愛祂、順服祂及事奉祂,並且你歸於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是上帝絕不引以為羞的群體,並且,上帝要稱為「我的子民」。


講員: 萊特牧師
傳譯: 陳黔開牧師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