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屆 奮興會 第7講

第七講 敞開的門

經文: 使徒行傳 16:1-34

        今晚所讀的使徒行傳第十六章,選讀的經文比較長是有原因的,我希望你從另一個角度 -- 如同欣賞一幅名畫一樣來看第十六章。「敞開的門」是今晚的題目,其實,我還有另一個題目是「關上的門」。可能你覺得奇怪,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十六章一開始不是講開門,而是講關門。

        但我知誰掌管明天

        過去三年疫情,大家就知道什麼是「關上的門」。疫情最高峰之時,弟兄姊妹經歷到最艱難的日子,我認識的宣教士有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不能見到家人,是很不容易的。門好像突然間關上了,是沒有辦法打開的。

        當門關上時,我們感到沮喪、灰心、無奈。今天我們進入十六章時,看到保羅和他的同工都經歷到了門被關上的經歷。保羅向南向北的門都被關上。可以想像保羅當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你想為神作工,想前進 ,但神沒有開這道門,甚至關上門。但這段日子裏,神常用啟三7鼓勵我:「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神開的門,沒有人可以關,神關的門,沒有人可以打開,神提醒我,神仍然掌權。

        大家可能很熟悉一首詩歌《我知誰掌管明天》,我很喜歡當中的歌詞:

        我不知明天將如何,或遭遇貧苦飢餓,
        但那位看顧麻雀者,祂必然也看顧我,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
        但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等候是很不容易的,但作為基督徒,等候不是沒有盼望,正如詩歌所講:「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詩篇說:「當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詩廿九10)

        今天進入十六章,看保羅和他的同工如何面對關門的情景。我們嘗試從一個角度 ──好像是觀賞一幅名畫的角度來看這一 章。每幅畫都會有構圖,也都有主題、主角。但一幅畫除了主角以外,還會有背景。背景是用來襯托主角的,所以背景的涵義很重要。我們先從背景入手看這幅畫,再從背景來看這幅畫的主角。使徒行傳第十六章這幅畫的背景,我分為三部分:


        一.  不論是開門、關門,神的引導沒有停止

        門關上,保羅不能去南、去北,聖靈禁止他們。第二件事,我看見雖然門是關上的,但聖靈的引導是沒有停止的。路加很注重聖靈,在使徒行傳整卷書中,聖靈共出現42次。第一章至十三章,留意到這裡有一個普遍性的現象 —— 全部都是講到聖靈開路、開門的。但一到第十六章就看到不同:「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6節)、「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7節)這裡有兩次寫到聖靈禁止。

        所以,路加要講的是,聖靈不單是有開門的工作,聖靈也有關門的工作。

        到第二十章時,看到聖靈雖然是開了門,但這條路也是不易走的:「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廿22﹣23)所以,很多時候,聖靈的工作是會開門給我們的,但有時聖靈引導是關門,甚至有時聖靈開門但是是一條難行的路。但保羅堅持要走完這條路:「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廿24)

        在宣教歷史中宣教士都有這樣的經歷。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本來想去中國宣教,但神關了門,讓他去了非洲;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他本來想去太平洋島的,但神關了門,讓他去印度。另外一個人名叫耶德遜(Adoniram Judson)原來他想去印度,但神關了門,讓他去緬甸。所以,今天我們看歷史時,面對神關門時,不要看得太負面,可能你現在面對不同的困難,但神也沒有開門,神沒有按你的計劃進行。或者有時神開了門,你發現神開的門是很難走的路。但記得,無論是開門、關門,神都在帶領。神的憐憫、神的關心沒有停止,神對我們的引導沒有停止。


        二.  我們不知道明天如何,但仍然積極地計劃、等候

        大家看第十六章,保羅的行程很不順利 ,他原本的計劃完全用不上,向南北方向的道路都關了門。但在這個難處中,保羅仍然很有計劃、很有籌算,思考如何作神的工作。保羅去了當時的三個省份:馬其頓、亞該亞及亞細亞。他去每一個省份的首都,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的首都;哥林多,是亞該亞的首都;以弗所,是亞細亞的首都。離開之後,他再一次寫信給這三個首都的教會,他寫信給帖撒羅尼迦人、給哥林多人,給以弗所人。所以保羅雖然見到很多門關了,但他很深思熟慮,他有計劃、有層次、有系統的,但這不表示他忽略聖靈的工作,因他在計劃中更敏銳聖靈的工作。保羅說:「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6﹣27)。他做事不是無定向的。保羅是個很敏銳禱告聖靈來引導他,做神要他做的事。不知你是否也是這樣,你的服侍是否無定向的呢?


        三.  努力傳福音,堅固教會

        雖然我們努力傳福音,但不要忘記要堅固教會。之前我提到使徒行傳第八章有五次講到「傳福音」,但還有一個字很重要 ——「堅固」這個字,堅固門徒,堅固教會。何為「堅固」?就如同一些危樓,需要用一些柱子來支撐它,不讓它倒下。堅固就是建立門徒,讓他能夠繼續走下去。使徒行傳有六次講到「堅固」這個字,今天我只提在出現在十五及十六章的。「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十五32)「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十五41);「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十六5)路加要強調是,我們不但要傳福音、要有人信主,而且要花時間花精力去堅固信徒。

        今天香港的教會,我們傳福音當然很重要,但我們還一個責任:堅固香港的教會,能夠繼續忠心的事奉神,神將這個責任給我們,堅固很重要。保羅經歷堅固教會時的心力交瘁:「我先前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林後二4)保羅多次為哥林多教會流淚,但保羅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4)你或者會說我不是牧師傳道,如何堅固教會呢?我假設這裡坐的大部分都不是傳道人,但我很喜歡保羅林前十六17所寫的人物:「司提法那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這裏來,他叫我的心很快活;」

        經文中所提的人物,都不是領袖,不是牧師傳道。保羅要講的是:當他憂傷、心力交瘁時,司提法那使他的心快活。這些人堅固、鼓勵了他。我想問在坐的當中,你上次鼓勵你的牧師是何時,你上次問候你的傳道人是在何時,你向他講過肯定的說話是在何時?你有沒有試過使牧者的心靈快活呢?傳福音固然重要,但神也給我們責任,要堅固教會,鼓勵牧者作為我們的責任。


        我們是同路人

        我們要欣賞一副名畫,還有一個元素很重要 ──色彩,因色彩代表畫家要表達的心情。如果十六章是一幅畫的話,路加的心情是怎樣呢?路加用了一個詞——「我們」,代表了他的心情。路加在使徒行傳第十六章第一次用了「我們」這個字,二十章再出現,廿一章出現,廿七章再出現,最後廿八章出現:「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十六9)雖然這個異象是保羅見到的,但這個「我們」是很重要的:「我們認為神呼召人,傳福音給那裏的人」(10節)「認為」原文的意思是周詳的討論、研究、計劃的意思。也就是保羅並不是很隨意的決定,而是眾同工包括路加,一起商討,共同領受的。


        所以,這裡色彩是何色彩?是一種雀躍的色彩,整個記載是所有的門都關上了,但神開了一條新的路,路加看到、保羅看到、西拉看到、提摩太看到,這裡是有一堆人共同看到。所以,「我們」很重要,代表是眾同工的領受,是一種興奮雀躍的心情。

        這「我們」在使徒行傳中,除了表示雀躍,還有沉重的一面:「『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保羅既不聽勸,我們便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過了幾日,我們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廿一13﹣15)這裡「我們」講的是什麼呢?是指路加陪保羅走受苦的道路。所以這裡的「色彩」,路加是何心情?雀躍的心情,因為神開路;沉重的心情,因為陪保羅走受苦的道路。這個就是「我們」。所以講到我們,作為同路人,就是你願意陪他走受苦的道路,這才是我們。

        現在,我們要進入主角了,這幅畫的主角是進入腓立比,腓立比是羅馬重要的城市,在腓立比三個人物記載。路加選了三個人來描述他們的經歷:

        第一個人物,是女商人呂底亞,「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13﹣14節)推雅推喇城是屬於亞細亞的。她是一個外省人,一個富商,她是作染布行業的,她雖然不是猶太人,卻是敬虔的人,「主就開導她的心」(14節)講道的是保羅,但動工的是神,主開導她的心。神的工作很奇妙,主開導她的心,她信主了,甚至一家人都信主,我很明白主開導她的心。

        第二個人物,是被鬼附的婦女。她是被惡魔所附,被主人所利用。她每天跟著保羅,在後面大聲喊叫:「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17節)保羅覺得厭煩,他就奉基督的名趕走邪靈,邪靈就馬上離開(18節)這裡雖然沒有像呂底亞那樣提到她受洗,但這個人物記載在呂底亞和獄卒的中間,路加這樣地敘寫編排,可以肯定她也是信了耶穌。

        第三個人物,是獄卒。當時保羅、西拉坐監,突然地大震動:「禁卒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裏。』」禁卒叫人拿燈來,就跳進去,戰戰兢兢地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十六27﹣30節)「他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34節)


        神往往使用小人物去完成他的大工

        從三個人物,我們學到什麼呢?

        福音的大能能夠拯救這三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完全不同的組合:一個是有錢的商人,一個是完全沒有地位的奴隸,一個是獄卒;一個是外省人,一個可能是被賣到腓立比的奴隸,一個是覺得不能負上責任管理這些囚犯的人。我們看到神大能的福音改變了他們的生命,這是路加所寫的小人物。

        這幅畫代表什麼呢?腓立比教會就是這樣誕生的!腓立比教會的開始不是大人物來建立,而是我們完全沒留意的小人物而產生的。可能你也覺得自己是小人物,可能覺得自己教會沒有可誇的資源、成就,但腓立比教會就是這樣誕生的,是從小人物開始。

        有一個蘇格蘭人,名叫約翰.蓋迪,1848年他去到瓦努雅圖去傳道,他到了之後很驚訝當地的文化,那裡人的價值觀與他完全相反:父親教兒子出去偷東西,偷得越多越被稱讚;報復人是神聖的工作;淫蕩被高舉。在他們的語言中是沒有「饒恕」二字。約翰.蓋迪就思考自己要如何向這班人傳福音。他在當地二十四年,之後離開,當地人寫了個牌子記念他:「1848年踏足這個島時候,沒有基督徒;1872年離開這個島時,沒有異教徒。」

        一句很震憾人心的話語,但最震撼我的並不是這句,而是當他離開時,他按立了第一位本地牧師,這位牧師最初不信主,而且是醉酒鬧事的人物,信主之後生命改變,開始了一個小小的教會,這間教會直到今天仍繼續成長。教會是這樣成長的,不一定有大人物在當中。

        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3﹣6節)我相信今天神也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會成就祂的工作,不要放棄,神往往不是使用大人物去完成他的工作,雖然有時你見到神的門關上了,但神的引領沒有停止。

        雖然我們不知道明天如何,但聖靈引導你積極地計劃等候;雖然你會努力傳福音,但不要忘記要堅固教會。我鼓勵你,你去鼓勵你的牧師,對他講一句肯定的說話。今天神不是在尋找教會的英雄,神要的是「我們」。「我們」作為同路人,我們同上路。願神祝福我們。阿們!


講員: 馮浩鎏醫生
傳譯: 周志豪牧師
速記: 林海虹傳道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