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擇善棄惡

弟兄姊妹們,請留意,我們生活於當今的世代,畢竟要面對很多似是而非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失去見證。今日我們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思想我們的身份和使命;既然我們被稱為聖潔的子民,彼得提醒我們生活應有的表現。我們處身於一個沒有道德判斷的時代,如今再沒有人敢用「不道德」的字眼來形容這個社會:當我們要用道德的價值去判斷之時,最多只會說那是異常的行為。基督徒置身於這樣的時代之中,逐漸也就失卻了絕對的標準;教會的道德標準逐漸下降,並且與社會的標準愈來愈拉近了。剛才所讀的經文,彼得前書第二章第四節至第十四節,讓我們看見基督徒有獨特的身份;這身份帶來一個重要的道德使命,在實踐的時候,需要不斷在道德上有正確的抉擇。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人生,分別不在於有無犯罪或做錯;而在於基督徒不斷地去選擇行善。基督徒行善非自動的表現,乃是需要努力掙扎,積極培養一個成熟的道德生命;到了一個地步,可以不需多加思想或掙扎,而做出道德的抉擇。這種生命的養成非出於偶然,乃是經歷一段長時期正確的抉擇所孕育出來的。所以一個人的道德品格和生命質素的建立,非來自神的格外施恩;而是靠著神的指引不斷在過程中,作適當的抉擇。在抉擇過程中尊重已有的身份,慎重的履行使命。一個的大使奉命出差之時,必須鄭重自己的身份,才能夠成為國之代表,發揮大使的功能。公司的總裁必先尊重自己的身份,然後才能得下屬的信服,牧者亦然。有時候,他們在疲倦軟弱之中、忘記了一己獨特之身份、致不能得弟兄姊妹的尊重。丈夫面對妻子地位一天比一天提升的今日,多少時候亦會感到不 知所措,不敢負起帶領的工作和承擔責任;至少在家庭當中,丈夫擔任「頭」的角色很含糊;沒有人帶領整體的方向,也沒有人承擔最終的責任。

 

一個人的身份對他的使命感甚有影響,彼得在今天的經文中首先讓我們看到:基督徒有一獨特之身份,這身份驟眼看來並不叫人怎麼羨慕,但從永恒的焦點來看,這是個極其寶貴的身份、誠如彼得前書第二章第四節所言:「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祂無佳形美容、不被重視,遭人嘲笑和厭棄,但祂卻是為人 所揀選所寶貴的。從人的角度來看,主耶穌似乎沒有多大的成就,祂花了三年時間訓練十二門徒;到頭來幾乎每一個門徒都出賣過祂。幾年來的勞苦血汗、到祂上十 字架時,仍是孤單地去默然承受。我們看不見祂有甚麼豐功偉蹟,到最後只是帶著罪犯的身份去釘身於十架上,被人嘲笑戲弄。從人的價值判斷而言,的確沒有甚麼值得誇耀。然而在神的眼中,主耶穌的工作卻是絕對不可少的,祂的地位也是超然的。當時的人跟隨基督,以為基督是個有權勢的君王,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好處,但當他們在這些方面感覺到失望時,就漸漸的離開了祂。

 

從神的角度而言,匠人所棄的石頭──耶穌基督已經成了房角石、是整個人類救贖的核心人物。基督徒的身份與耶穌基督有類似的地方,是被人輕看和唾棄的。然而,我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靈宮。希伯來書第十一章說到初期教會基督徒經歷鞭打、戲弄、捆鎖和監禁,他們有被石頭擲死、被鋸鋸死、被刀刺死;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頭、地域飄流無定,很明顯地、基督徒無異成了世人的眼中釘。基督徒有時也與世俗的眼光認同,認為倘若自己肯去效法世人 的方法行事;今日可能成了大富,抑或某某機構的總裁。然而,彼得說:我們是被揀選的族類;這與我們遭到世人遺棄,成了一強烈的對比。基督徒是一群事奉君王的祭司,神要揀選他們去成就神的美意。他們獨有親近萬主之主、萬王之王的權利,他們是聖潔的國度,與世俗分別出來,不受罪的刑罰,歸神為聖,是神所看顧、 保護和憐恤的神的子民。所以,基督徒應該寶貝自己崇高的身份和權利,不要從短暫的世界觀去給自己錯誤的價值判斷。如果我們走奉獻的道路、又從物質、金錢和世上的地位來與別人比較之時,就好容易感到比不上別人。這並非指基督徒不該賺錢或爭取社會上的高位,然而,金錢與地位畢竟不能成為我們的焦點──追求的目標。由於我們是神的子女,應當尊重自己的身份。從永恒的角度來看,我們在世不過是寄居的,天上的錫安城才是我們所朝向的,永久的家鄉;永恒的子民,不應在世俗的追逐上浮沉。

 

彼得在此確定了我們基督徒的身份,跟著帶出我們獨有的使命(彼前二11-14)。彼得指出我們的人生是個爭戰的人生,徘徊於靈和私慾的爭戰之中。有些人信主之後感到比前更加受掣肘、心靈時有掙扎。神創造人類之初即賦予人有求知慾,催迫人去學習,讓理性得到健全的發展。神又予人有性慾,使夫婦之間能有全面的溝通和契合,又可生兒育女。神更賜人有食慾,祂給人類種種慾念都各有其規限;當人超過這些界線之後,這些慾念就成為私慾。譬如說:普通一個二、三十元的飯盒或快餐之類的東西,已經可以滿足到神給我們的食慾。然而,有些人卻追求享受上萬元的酒席,這就越過了神的界限。性慾驅使我們在婚姻裏頭去表達愛的行動,然而,今日許多人就越過了神所規定的界限,任隨己意,放縱肉體的情慾。私慾所帶來的壓力是真實的,教人掙扎的;因為魔鬼不會用毫不吸引的東西去引誘 人犯罪。雖然老我不再在我們生命中作主,但魔鬼仍要藉舊人的生命去影響我們,去顛覆我們,去搞擾我們。我們唯有用生命中新的動力去拒絕魔鬼的引誘,重生的 基督徒每次遭受魔鬼試探時不容易屈服;是因著新生命的動力教我們衡量是否值得再成為私慾的奴隸,所以心裏會有很大的掙扎。神的靈透過我們的新生命去抗拒私慾的引誘。

 

世人對私慾的態度是縱容和遷就,以為毫無禁制阻止,人的好奇心就自然會消滅。然而,越發開放和張就、人對私慾的胃口就越大、每一次的妥協必然帶來更大的跌倒。在擇善去惡的爭戰中,我們不能袖手旁觀的聽候神去安排,乃主動的作一個明智的抉擇。不要以為犯罪乃是神在跟我們開玩笑;一位姊妹跟一位已婚的弟兄發生了感情,內心非常痛苦,她沒怪自己當初作出了錯誤的抉擇,只怪神在跟她開玩笑。其實,這明顯是魔鬼將引誘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躍躍欲試,自投陷阱而已。基督徒的一生都充滿了爭戰和抉擇、過程中,我們若順著新生命的決定而行,就會逐漸建立起成熟的道德生命。基督徒的使命是個好品行的見證,彼得說:「你們在外邦人當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鑑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二12

 

基督徒生命上的考驗往往不在教會以內,因為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有愛心,肯包容;見人有行差踏錯,極其量不過是拍膊頭,鼓勵他們從頭做起,於是免不了有所縱容。然而,基督徒真正的考驗來自外邦人中間,我們生活於外邦人之中,並非過著避世的生活,真正的聖潔乃在世俗當中受考驗。在外邦人當中,基督徒最易失足,他們時刻在觀察著我們,所以彼得提醒我們要品行端正,就是說行事表現都要與我們的身份相稱。許多人以為基督徒是一些不抽煙、不飲酒、不吸毒、不賭博的 人。但彼得卻指出不單如此,基督徒當有一些質素,美麗的品行教人羨慕。外邦人與及未信主者多數不曉得基督徒應幹些甚麼,但他們卻多半知道我們不應該做些甚麼。所以,我們要儆醒,當別人花天酒地,撒謊的時候,我們若加入其行列,便會成了別人的把柄,叫人可以毀謗我們。中國的五十年代與及文革時期,基督徒互相誣告;直至一九七九年我首次進入大陸,仍發現有基督徒攻訐某些被大眾接納的基督徒領袖。為著要自高身價與及摧毀對方而做出這些教人傷痛的事,實在惋惜!最 近,我在菲律賓開會時候,遇見一位孟加拉的代表,他說在該國做基督徒真不易為,常會遭回教徒的嘲笑和鄙視。然而,儘管回教徒如此鄙棄、排斥基督徒;但他們知道基督徒是好人,有事之時他們會來找尋幫助。所以說:無論怎樣遭人白眼也不打緊,生命中尚有一些質素可供人羨慕。嘲笑我們的同時,在背後可能說我們值得信任;如此經已表示有美好的見證。

 

基督徒有好行為彰顯,並不表示要誇耀自己比別人優越。其實,基督徒的好行為是影響別人永生歸屬的關鍵。所以彼得很開心的說:「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鑑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神每次臨近人的時候,若不是審判便是施恩,鑑察的日子多有審判,眷顧的日子多有施恩。路加福音第十 九章,記載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皆因人皆認為耶路撒冷乃神與人同在的地方,是宗教最高超的一種經驗;然而耶路撒冷竟不知落在耶穌基督的眷顧中,並拒絕神的恩典,耶穌為它哀哭是因知有一天它要面對審判。

 

當別人從基督徒的行為中,真正瞭解福音的意義之時,而基督的恩典又臨到他們;他們就會作出積極的抉擇,歸榮耀予神。當神的恩典臨到,會否叫他們想起以往認識的基督徒的一些作風、行動和態度,從而影響他們抉擇永生的歸宿。神學院裏有一門名叫「衛道學」的科目,其中一個功課就是要求學生們與未信者有一次交談,分享彼此間的人生觀或宗教經驗。根據同學們回來的報告,發覺香港完全未聞福音的人其實只佔少數。但為何仍未見有多人歸向基督,原來這些未信的朋友, 都異口同聲表示以前有某某自稱基督徒的同學和同事,他們的表現都很令人失望;甚至連非基督徒也不如!所以未信的朋友也就不信我們所講是真,而他們所講的, 我們實在應當引以為羞恥。

 

我們固然也曾聽過許多人歸信基督,是因他們感受基督徒那種獨特美麗的質素。有一間教會的慕道友,他多年來一直參加教會的聚會,但對決心信主仍是徘徊於猶豫不決的時刻;然而他卻從不間斷的去聚會,原來他在其中感覺到有溫暖和愛。我相信這位慕道友距離救恩之門不遠!弟兄姊妹,我們的舉止行動對別人救恩的抉擇往往有直接的影響。耳聽、目睹兩者之間,我們多數相信那些親眼見到的事實,人可能聽過福音的訊息,但倘若他所聽聞與所目睹的事實不符之時,則會單憑所見的去否定所聽的。

 

今天的經文有幾方面可應用的,首先是公民責任的方面,明天談到職業方面,後天談到夫婦生活方面,「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罰惡賞善的臣宰。」(彼前二13)這裏指出: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我們必須尊重,基督徒必須作個奉公守法的公民;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法律不過是一個國家最低的道德標準。合法者並不等於合道德的,彼得說我們要服從這一切的制度。今天,許多國家都容許墮胎與賭博的合法化,合法並不等如合道德。但我們不能以不合道德為理由,而去超越這些法規。正如主耶穌常表明祂要成就舊約律法的義。有些基督徒以為他有超越的自由,而不再需要守國家的律法;今日許多人對律法與恩典的概念也很模糊,以為我們身在新約,恩典的時代。但要注意:不是違背律法,乃是成全律法。換句話說,在基督耶穌的恩典裏頭,我們不單止守了律法,還要超越律法對我們的要求。好多時候,我們不喜歡某些學校的規矩或是國家的律法時,我們就說守它的精神。

 

彼得提醒我們: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我們有責任去守國家的法律,例如納稅與及盡公民的義務。在動盪的時代裏,國家的執法並不健全,我們很容易有走法律罅的引誘;人往往會覺得自己情況特殊,可作例外處理。例如在申請移民的時候填報失實的資料,又預早注冊結婚以申請購買居屋等。我並不否定作為香港市民有上述的困難,但不能因為自己有困難而違背了香港的法律。使之成為人嘲笑的把柄,失卻了基督徒的見證。為著教會弟兄姊妹有上述的困難,我相信如今應該是教會慈惠部復興起來工作的時候,也許教會裏頭也有些地產發展商,為著市民的需要而少賺一些利潤。當然,我們順服國家的法律,永遠都是在敬畏神的原則之下,不會因為守法而違背了神的要求。

 

第二方面有關公民的責任,就是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僕人指一些奴隸,就是指沒有社會地位的人,有時候,人窮的時候,就以為可以任意妄為。聖經並不偏袒窮人,無論貧富,都要遵守神所定的原則。可能彼得的讀者都是受僱的窮人,彼得並沒有抨擊抑或稱許奴隸的制度:只是勸作主人的要把奴僕視作弟兄看待,這種看法逐漸有助於廢除奴隸制度;並且在主裏面並不分誰是為主的抑或為奴的。主僕之分不過是短暫的,因為人人在主面前都是平等,但對於乖僻的主人我們仍要順服他,這命令背後的含義對我們實在不易,可說是個重大的考驗。主耶穌為我們定下了榜樣,當我們有永恒的標準,聖潔的理想時,就不會計較屬地的名位等;若要超越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應付之法乃是盡諸般的義,因為我們相信最終會有神的審判。基督徒每日都有無數的抉擇,多少次抉擇為著善的緣故,多少次抉擇為著惡的緣故?同學、同事以至於家人對你的評價如何?有一次,我負責為一位年近九十的男士施洗,在考問信德之時,我首先追問他為何延至這麼晚才決定信主?他指出聽聞福音經已數十年之久,但因為一件事而把這事擱置了;就是中日戰爭的時候,他們合家避亂於一條小村莊。每當日軍轟炸的時候,他父親都要率領合家的人到一醫院避難,而醫院的負責人首先詢問他們是否基督徒?若否,則請他們離開。於是,這個為父的就因為只有村民的身份,而被迫帶著一家大小,在飛機的砲彈轟炸下,狼狽逃生。後來這為父的臨終之時,就齊集他的兒女在他的床前發誓永遠不要做基督徒。這老人家就因為發過誓,於是一直不敢對神的福音有積極的回應。當然,神的憐憫依然憐憫,叫他在臨終前可以歸主。

 

所以,弟兄姊妹們,不要小看我們的身份,更加切勿放肆;因為你的言談舉止,對人永生的歸屬,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講員: 許道良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