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屆 研經會 第2講

第二講  手潔心清

經文: 彼得前書 1:16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6

 

最近在阿姆斯特丹開了一個有關愛滋病的會議,此舉頗受新聞界注意,我留意了幾天的新聞報告;多數報導有何醫學方法、技巧去解決愛滋病的問題。在眾多 的討論中似乎還未有人提出,要處理有關這病的道德上的問題。當然染上愛滋,未必因為個人的不道德所致,但絕大部份愛滋病毒,都是因著不道德的行徑而帶來。 在這麼一個世界性的會議上,竟然沒有人提議要處理道德上的問題。究竟在我們的時代裏,還存在有罪的觀念嗎?甚至聞名的心理學家也來著書探討上述的問題。似 乎在這時代只有犯法的勾當,卻抹煞了犯罪這一回事;犯法的話就由律師出面調停。這時代的人,只承認有病態而否認有犯罪;有病態的就交由精神科醫生負責。這時代只聽見人有罪咎感,而鮮聞有直認其罪者;有罪咎感的就找心理學家幫忙,沒有人再提出罪的問題來。有一次,一位教會領袖找著一個心理輔導學家來解決這問題,他訴說心靈極其痛苦,因他一直與兩位女士關係糾纏不清,如今面臨抉擇,卻不知用何藉口把其中一位撇開。最近,聞說某教會的執事與女友同居,教會中眾所周知,然而,卻無一人有勇氣把問題提出來處理。今日,我們看見教會內外的道德標準日益拉近。這是說教會的道德標準每況愈下;教會在這時代逐漸失卻了聖潔的本質。我們在教會只聽聞分享包容,沒聽到認罪悔改,教會裏有治療而無責備,就好像以色列人當初出埃及,雖脫離埃及而朝向迦南美地,但內心依然留戀埃及的 生活。今日最時興的立場與世界認同、與社會認同並與時代認同;當然這認同不算是錯。但危機在我們與世界認同之時,往往忘記了自己獨特的身份;也忘記了向神的聖潔認同。我們對社會的弊端只能一灑同情之淚,卻無能力挽救。

 

剛才我們所讀的經文:彼得前書一章十四節至二章三節,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基督徒的身份何其獨特,我們既作順命的兒女,就不該效法從前的生活方式;既稱神為父,就不可作掛名的基督徒。彼得明顯知道這班人不單止相信,更願意順服神的帶領。正因為如今有著獨特的身份,就不該效法從前愚昧無知的生活:我們與世俗人的生活應有明顯的分別,就是說要分別為聖。許多人認為「分別為聖」一詞相當老套,不合時宜,但聖經卻重申這教義的重要性。基督徒要從世俗、情慾和罪惡中分別出來,過聖潔生活不是憑著自己主觀的感受,或者參考別人的經歷,乃是以聖潔的神作我們的標準。我們處身於一個相對的社會裏,沒有人敢講絕對的真理 ──如何謂善、何謂惡?我們也輕易把聖潔的標準相比化開去,故此沒膽量去指責別人,而虛飾以大家處事方式不同而已。無論在昔日猶太地方抑或今日香港;神的標準總不改變。我們從舊約,很清楚看見神教導其子民有關聖潔的含義,就是分別出來歸予神的意思,從中引伸出聖潔,無瑕疵、無玷污的生命。對人而言,這聖潔的功課殊不輕易;但神的教導是逐步的,當神呼召摩西上何烈山的時候,教他第一個功課,就是脫鞋;因那地是聖地,乃是神人相交之地。跟著在西乃山上,神再彰顯祂的聖潔,此聖山因有神的臨格,凡俗之人不可親近聖山,違者立刻被處死刑。接著神把這聖潔觀念帶入他們的生活圈子。神吩咐摩西建立會幕,本來建造會幕的材料相當普通,一旦分別為聖,凡俗之人就不可接近。後來,所羅門建造聖殿,我們神的聖潔性再度彰顯,神的聖潔乃像烈火凡人不可仰望,除了地理上可分別為聖,神也藉著儀式、祭品等教導子民何謂聖潔。所以一些普通的祭品、節期和日子,一旦分別為聖,就不可還原從俗;人若分別為聖必須有聖潔的本質,在律法的頒 佈上,我們可以看見道德的要求與聖潔的本質。所以,不論十誡抑或別的誡命基本上要表達神的聖潔,無可否認,舊約的教導基本上是輸入式的,而新約的教導則內 在化了,神對聖潔的要求,不局限於外表的儀式、地點與及條文;乃著重於生命的表現,與漸進式的啟示。舊約時代,人若違背神聖潔的吩咐,必然遭到嚴厲的懲罰。以賽亞首次接觸聖潔之神、他立刻很自然的反應說:我有禍了,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之人;面對一位聖潔真神,就算我嘴唇不潔,或是身體上有任何不潔,也會被處死刑。

 

今日,我們思想到聖潔的問題時,究竟應以甚麼作標準呢?是教會的傳統麼?是神學家的意見麼?是社會的風氣麼?彼得前書謂:那召你們的是聖潔的。神不單止是位聖潔的神,祂也要求屬祂的兒女過聖潔生活,故謂:「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不單是指星期日早上所行所作,或是指靈修與事奉的時刻。今日許多人不會忘記聖潔的要求,但卻往往把這些要求分割;於是星期天早上敬拜神的時間就很檢點約束,回家以後則判若兩人,未信的家人又焉能從中窺見聖潔生活的本質。星期一至六,我們上班的時候用另一套的標準;只記得在聖潔的活動裏,就如崇拜和事奉的時候才要聖潔。至於與同事間的相處,與及在家賦閒或做雜務之時,卻忘了要聖潔;這種生活形態的分割,是教會潛伏的危機。

 

神要求我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聖潔,這是個整體而非部份的要求,但好多時由於我們部份的聖潔就成了未信之人的話柄。我們多少時候,勸人信耶穌上天堂,人家歡喜接受,認為比移民加拿大、澳洲更好。他們以為信耶穌只不過是一時的抉擇,從沒有想過要對神有生命的委身,效法主的生活,討主的喜悅。今日,在屬靈事情的追求上,不少人卻講求超越的經驗;感受到遠離世俗,與神親近的經歷,然而對付罪的問題卻鮮有聽聞。「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一15)。彼得不單指出:神對我們有聖潔的要求,他更教我們要存敬畏的心度日。敬畏的觀念在現今的時代裏似乎逐漸消失,我們強調神是天父、祂是就近的、慈悲的、體諒的,在這種理解之中,我們很容易放肆;儘管自己犯錯累累,最終亦可得到赦免,即使到神面前也失卻了敬畏之心。敬畏包含了尊重和對神負責之意,敬畏神的人斷不敢輕易犯罪。耶穌基督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進入至聖所,去親近聖潔的神,主付了極大的代價使我們得著這權利;讓我們不要貶 低這重價的恩典,以敬畏的心度我們在世寄居的日子。這敬畏是發自內心對神聖潔的尊重。

 

「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一20)主耶穌付上自己的生命去爭取我們得贖的身份,彼得提醒我們一方面要存敬畏之心,另方面要存感恩的心去實行聖潔的生活方式。得贖的身份,意謂擺脫了從前的捆鎖, 這包括祖宗遺傳下來的律法和世俗的價值觀,都是空洞的,無意義的。今日,世人往往以為所擁有的都極其寶貴;其實,從永恒的角度而言,就算再寶貴的東西,也是空泛無益的。有人對於耶穌趕鬼入豬群一事甚為不解,認為白白無端喪失了一群豬,是否值得呢?這問題在於我們以甚麼價值觀去量度一種行動,若我們從一世俗物質的價值觀去看;這好可能是個昂貴的浪費,但耶穌所著重的並非今世的價值觀。若從永恒的角度、從人寶貴生命的角度而言;就算十倍的抑是百倍的豬都比不上耶穌所看重的。今日,人因著失卻永恒的焦點,所以對於今生的擁有甚為重視,然而彼得卻告訴這一切都是虛妄的,不會存留到永久。世人所憑藉的富足享樂,使其內在生命變得空虛無助。主耶穌用寶血把我們從這種情況中買贖出來,脫離罪的束縛,這並非人類歷史上偶然發生之事。主的受害並非一無可奈何的選擇,乃是祂蓄意付上自己,也是神所預先計劃的。永生的盼望不能建立在一碰巧的事情上,神創世以來經已為我們預備了這救贖。保羅在以弗所書言及基督之愛的時候,其長闊高 深根本無可量度;保羅因受此愛所激勵,就算經歷再多的困苦與逼迫也覺算不得甚麼。

 

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這些訓誨我們聽之甚詳,甚而到一地步,叫我們懷疑其真實性;可以說是失卻了效力。好多時候,我們聽見耶穌為我們死,內心好像麻木了一樣,愛心對於古老久遠的故事,起不了甚麼回應。彼得欲激勵弟兄姊妹過聖潔生活,就再次題起基督的救贖;我們的生命、生活與行動均要與蒙召的恩相稱。「你們也因著祂,信那叫祂從裏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彼前一 21)。神的拯救成了我們的激勵,推動我們去過聖潔的生活。今日,我們過聖潔生活,不像舊約時代在律法主義之下的心情,充滿了懼怕和壓迫感;這種聖潔生活可謂完全失卻了喜樂,間中還會流露出聖潔的樣貌,卻徹頭徹尾的像一回苦事。真正的追求聖潔發自內心對神的感激,包括了對神救贖的欣賞和感謝,這樣的過著聖潔生活,可說是充滿了燦爛的色彩,也為人所羨慕。其實,過聖潔生活也有一些具體的準則的,就如彼得在彼得前書一章廿二節至二章三節所言,都是一些客觀的真理的指引,沒有聖經知識就沒可能過聖潔的生活,因為這聖潔是從神的要求去量度而非自我判斷。有些人研究聖經一段時間之後發覺生命沒有多大改變,於是就放棄了。當然,知識的本身並不能幫助我們去聖潔,唯有將知識內在化,才能影響我們生命;這就是那永恒的真理,是活潑常存的道,我們也是因聽這道而接受耶穌基督 的。有人以為既得了重生就不再需要神的話語,其實不然;今日我們生命也繼續要受永恒真理的影響;這真理是超越時空,恒常不變的。神的話又是歷久常新的,就算在不同的時代與文化都發揮出祂的生命力。

 

今日許多基督徒認為神的話經已過時,所以每當尋求解決人生問題,很少會徵求神的意旨。這時代的人對聖經缺乏深度的認識,所以能應用的範圍就很狹窄; 問題並非出聖經,而是因著人對聖經認識膚淺。所以只要我們對聖經有深度的認識,人生任何範疇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婚姻、家庭、學業、事業等;神的話語指示我們行事有積極的帶領。故此,我們應當認真研讀神的話以致有整全的認識,而不是片面的,斷章取義的。神的話是活潑常存的道,其本身有生命的本質,需要我們積極地專心研讀瞭解認識。今天社會的道德日漸腐敗,特別在西方的文明裏頭,很多學者、神學家把神的話拆散開來詮釋;在人心靈內投下不少疑惑的種籽,造成不少歐美教會的衰落。他們講壇上傳講的多是時事和人的需要,所以教會不可能有復興。人在面臨倫理道德抉擇的時候,若不尊重神的話,就很容易受緊逼的因素左右;何者受益?何者為重?成了我們做抉擇的最高指標。彼得認為永恒之道是我們過聖潔生活的指引,也是滋潤我們生命之道,他用靈奶來描寫神的話語。

 

真理不單扮演外在指引的角色,更兼有內在的更新,這是何等奇妙的安排。若單有外在的指引,久而久之就會演變而為律法主義。然而真理又像靈奶滋潤生命,建立生命的質素,致可自然流露聖潔的本質。今日,我們都鼓勵兄姊們背聖經,但恐怕只是記憶中有很多經節,而真正成為我們靈奶的又有多少?可以抓緊校正自己的經節又有多少?香港教會現正面臨的危機,不是信徒減少,而是信徒不成長,問題的癥結可能是靈性有病、營養不良。今日的基督徒到底每天用多少時間去喝這杯靈奶?我們常以事務繁忙為藉口;連看報的時間都沒有,哪有時間去看神的話語。然而,看奧林匹克世運會的直播節目,卻又總會擠得出時間來!

 

新生命的更新成長,非靠屬靈經歷有多高超,乃靠神道理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有多深?神的話在我們生命裏成為督責與提醒、經此內在化的過程、我們生命就能反映出神的屬性了!親近神,吸收祂話語的營養,生命質素的改變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聖潔非靠遵行外在的規條,乃在乎生命的更新。所以,彼得用了「順從」 的字眼,就是說不計較讀了多少篇章的聖經和知道了多少,卻著眼於有多少話語影響到我們人生的抉擇。每次靈修時應惦念著:今天神向我說些甚麼?就算只讀了一些經節也不要介意,若我們生命藉此經文被神提醒,就是說:我們在那時刻與神相交;神把祂的話深藏在我們生命之中,於是當日的生活言行都不會違背神的話,當然在過程中:彼得提醒我們應除去一切惡毒、詭詐、嫉妒和毀謗等。換言之,神的話需在我們生命裏佔有一些空間,不要妄想一面吸收神的話,另一面又保持一己的假善與詭詐。

 

很多時候,我們讀神的話讀不入腦,不入心,皆因我們內在存留著太多的雜念,致把心田塞住,叫神話沒空間,沒落足之處,於是生命的成長也就停頓了。一個基督徒之所以犯罪,少有出於偶然;犯罪的行動不過把久已隱藏的罪性表露出來。一個時常閱讀黃色報刊的人若有越軌的行為,他的錯自然而然,並不叫人感到意外。彼得教導我們一方面要吸收神的話;另方面卻要戒除不潔的行為;意謂我們不斷以神的話去清理門戶;每當讀到神的話,就像對鏡自照,把我們生命都照明出來。

 

教會是個聖潔的團體,要反映神的聖潔,既有名稱亦有實質。教會若要復興,必先正視罪的問題,就算有再多的祈禱會,若不處理罪的問題,教會不可能有復興。今日我們在神在人面前是否手潔心清?當然,人活在今世無可能全然沒有瑕疵,間中會沾染罪的污穢。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有追求聖潔的志向,每一次的軟弱跌倒都成為我們向前行走的借鏡;每次失敗都是一個功課,需要在神面前痛悔,重拾力量奔赴前程,不要輕易放棄。此外,我們要學習對罪惡敏感(甚至是一些不經意的小過錯),有時我們以為生命裏一些微細罪,暫可不必處理,於是魔鬼趁機有了立足點,足以摧毀我們的生命,破壞我們的教會。各位!在現今的時代裏,人們怎樣看待罪,又有誰願意題起罪?只有教會要正視罪的問題,因為召我們的神是聖潔的。請大家用祈禱的心唱詩:「神啊!求你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培靈詩選第165首)。


講員: 許道良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