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屆 研經會 第3講

第三講  曠野之旅

經文: 馬太福音 4:1-11

昨天我們研讀《馬太福音》第二及第十八章,探討《馬太福音》的主題。經文論及耶穌是個小孩子,唯有接待小孩子的才能進天國。討論第一及第二章時,我們強調《馬太福音》每個細節都跟教會息息相關。經文形容耶穌是個小孩子,並交待為何要把耶穌作小孩子看待(太十八)

 

今天讀有關試探的經文。表面看來,這段較之前的經文更易應驗。在應用方面,家譜及希律王較為艱難,但試探的一段,容易教人聯想到基督徒遇上的試探。 然而《馬太福音》所寫的不是基督徒常遇的試探,誰會在餐桌前把石頭變為食物,或坐在樓頂想著從高處跳下來?即使向撒旦敬拜,可是再沒有人會得著全世界國度的應許。究竟四章所言的試探是什麼意思?今天是否也能應用?

 

三遇試探,三個回應

 

經文論及三個試探,可用不同的方法來解釋。第一個是饑餓慾望的試探,第二個試探神能力的試探,第三個則是向誰敬拜的試探。倘若不從試探入手,又可以如何看待這段經文?今天,讓我們從耶穌的答案來看試探,看耶穌的回應,比撒旦的挑戰更可靠。耶穌三遇試探,有三個回應,若然逐段來研讀,不會叫人驚訝,但若放在一起看,就令人驚奇。(太四4)面對第二個試探,祂回應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太四7)而祂第三個回應是:「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四10)在三段回應裡,表面而論,都說「經上記著說」,那麼當我們遇上試探就用聖經來回應嗎?不一定!

 

這三段經文都引用了什麼經文呢?討論第一章時,我們曾論以馬內利的問題,神與人同在。我們曾講論《以賽亞書》的看法,留意上文下理,《以賽亞書》第 七章說神可以是審判的同在,也可以是祝福的同在,全視乎神的百姓如何回應。神與人同在未必是好消息。研讀馬太福音第四章,也要留意引用經文的上文下理,耶穌回應的經文出自《申八3》,第二及第三個回應都引用了《申命記》第六章。三個回應都見於《申命記》六至八這三章經文。耶穌刻意選這段經文,挑戰撒旦。故此可以從《申命記》入手,來探討這些挑戰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只要你引一小段舊約,他們就明白經文的上文下理,耶穌引用一點點,猶太人就知祂引申命記(六至八章)。經文論及摩西帶領百姓進美 地前,吩咐謹守耶和華的律例。站立得穩,就在流奶與蜜之地上有份。那三章經文就是環繞這個主題── 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你們要謹守遵行,好叫你們存活,人數增多,且進去得耶和華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的那地。(申八1)這是此段的大前提。經文跟耶穌被試探大有關係,當我們讀《申八2-3》,提及「曠野」、「四十」、「苦煉你」、「試驗你」,「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耶穌所受的試探,跟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試探大有關係。以色列人饑餓,耶穌也饑餓。這樣有什麼重要意義?《馬太福音》第四章那三個試探,是指饑餓的試探、試探神的試探及拜偶像的試探。表面看來,第一及第三個也是試探神,為什麼說第二個才是試探神?

 

不忠不義 ── 忘了神的作為

 

三段聖經的回應都出自《申命記》,三個試探是令人在曠野失敗的試探,試看《出埃及記》,十五章以歌頌耶和華的榮美,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 到十六章人滿心興奮,可惜在此就失敗了。他們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十六2-3)

 

以色列人嘗了第一個試探,他們失敗了。出埃及後感到饑餓,那不是普通的事情。耶和華剛在第十五章行了大神蹟,接著人卻埋怨沒有即食麵,他們忘了上帝的恩典,不把神當作神,常發怨言,這是第一個試探。十七章記載神賜他們食物,他們感到口渴,又忘了從前的祝福,連嗎哪的恩典也忘了。「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與我爭鬧?為什麼試探耶和華呢?』」(出十七1-2)即使神的恩典明明彰顯在他們身上,他們又再忘記,口渴時又去試探神。

 

到第三十二章,摩西到山上去,以色列人等得不耐煩,懷疑到底神是否跟他們同在,忘了過紅海的恩典,嗎哪的神蹟,磐石出水的奇事。他們做了牛,敬拜外邦偶像。耶穌所受的三個試探,原來等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試探。以色列人失敗了,耶穌可會失敗呢?《申命記》第六至第八章表明,三個試探不獨關乎三個欲望,三種不同的挑戰…歸根究底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可有忘記耶和華的作為,忘了誰是上帝?《詩篇》說,「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零六1)「耶和華啊,你用恩惠待你的百姓;求你也用這恩惠紀念我,開你的救恩眷顧我。」(詩一零六4)「我們與我們的祖宗一同犯罪;我們作了孽,行了惡。我們的祖宗在埃及不明白你的奇事,不紀念你豐盛的慈愛,反倒在紅海行了悖逆。」(詩一零六6-7)

 

作者還數列許多罪行,藉以表達以色列人的不忠不義,忘了神的作為,「等不多時,他們就忘了他的作為,不仰望他的指教,反倒在曠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試探神。」(詩一零六13-14)經文論及嗎哪的故事,「他們在何烈山造了牛犢,叩拜鑄成的像。如此將他們榮耀的主換為吃草之牛的像。」(詩一零六19)這裡論及敬拜偶像的罪。「他們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詩一零六32)這就是出埃及記第十七章所述的。

 

《詩篇》第一零六篇講論耶穌所受的三個試探 ──欲望、敬拜偶像及試探神,根源都是人會忘了耶和華的恩典,不忠不義,神蹟奇事,通通忘記!人在曠野中失敗,耶穌則在曠野中成功,祂成了以色列的成全。 所以《太二15》引用先知書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先知書說神的救恩臨近,耶穌取代了以色列人的地位,從埃及出來,帶領我們進入流奶與蜜 之地,應驗了先知的話。

 

在保羅書信也有應用耶穌這三個試探。在《哥林多前書》,教會出現不少的問題,如合一、驕傲、倫理、家庭問題等,保羅怎樣應付這些雜亂的問題,他在 《哥林多前書》第十章叫了暫停,並回到問題的根源,好解決這些問題。雖然以色列人目睹神奇妙的救恩,但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就在曠野倒斃。為什麼呢?保羅接著說了三個故事,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鑒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哥林多前書》第六章論慾念──嗎哪故事的開端,第七、八章論拜偶像,而第九章則論試探主。

 

感謝乃是信仰的根源

 

保羅從眾多問題的根源入手,提及三個試探 ── 慾念試探、偶像試探及試探神的試探,看似離題,然而第十四章下了結論:要逃避拜偶像的事。諸多問題實源於人忘了耶和華,就有如在曠野的以色列人試探神,造金牛,吃吃喝喝,埋怨神和祂奇妙的作為。保羅在第十章之後提出解藥。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林前 十16)第十一章論聖餐,說明耶穌為我們而死,第十五章論耶穌復活 ── 眾多問題皆源於人們忘了耶和華的大能,唯有我們同望十架,回想神的恩典,仰望復活的大能,那就是解藥。試探的根源就是忘了神的奇事,忘了神就是創造主。

 

保羅在他的書信裡,甚少提及我們當讚美神,卻常提及我們當稱謝神。當時外邦猶太文獻中,沒有一位作者像保羅一般看重感恩,也沒有一位作者像他一樣吩 咐我們常常感謝神。他一而再提及感謝神,不感恩就等同拜偶像。甚麼是感恩?感謝不是教我們作有禮的基督徒。當我們感謝神時,我們說這些好處不在祢以外,感謝乃是信仰的根源,若然忘了感謝,就是忘了神的作為、奇事,叫我們陷入試探裡。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二 14-15)又再論及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們不停埋怨,神阿,祢在哪裡?為什麼祢不幫助我?為何祢沉默?祢是否存在?《申命記》告訴我們以色列人活在彎曲悖謬的世代裡,不紀念神作為,保羅提醒我們別作個彎曲悖謬世代的人,「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為何加上了凡事感謝?難道遇上交通意外也感謝神?不,「感謝」是指紀念神的奇事作為,我們常存感謝心,每天感謝神,神就是那位創始成終的上帝,遇上難纏的事 也感謝神,因祂是創造主,去實行去練習不忘記神作為的功課,難怪保羅看重感恩的課題。

 

常存感恩心

 

有些非基督徒不明白基督教信仰,他們以為自己沒有作奸犯科,為什麼硬要人信耶穌?若然不信,就被稱為罪人。但好人循規蹈矩,若不認父親,便是不忠不義。神藉奇事恩典拯救,但我們常常忘記神的作為,領了上天堂的護照後,很多人只等遇上緊急事情才會禱告。

 

我們在試探裡不停失敗,忘記神的作為,每次遇上困難,就大發怨言,神啊!祢在哪裡?保羅提醒我們常存感恩心,當我們感謝上帝時,是告訴神我們認定祂是創造主,一切好處不在祂以外。難關臨到,仍認定祂是創始成終的上帝。感恩的基督徒不拜偶像,一切好處不在上帝以外。

 

我團契裡有位四十多歲的成功商人,熱心事主,卻患了癌症,我們為他禱告。回到教會祈禱會上,那位患病的弟兄竟選上《歡欣》這首歌。常存感恩的基督徒認定上帝就是創造主,常常練習這門功課,神是創造主,必定保守,必定與人同在。在難關中,究竟我們在敬拜自己的健康,抑或敬拜上帝?後來我跟弟兄說感謝他教導我這門功課。

 

保羅教導我們不住感恩,認定誰才是主宰,認定什麼才是我們終極的關懷,因此歡欣,心中能感謝神。


講員: 鮑維均牧師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