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屆 奮興會 第1講

第一講  回歸真愛的豐盛中

經文: 瑪拉基書 1:1-5

1. 真愛的失落
《瑪拉基書》2 章 1 節提到以色列人對神的愛提出質疑:「耶和華說:『我曾愛你們。』你們卻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神興起先知瑪拉基的時代,約為主前 300 多年,當時以色列人已從巴比倫回歸迦南,聖殿亦已重建。但以色列人經歷被仇敵俘虜多年的痛苦,看不見神的愛。他們遠離了神,但又不能徹底地離開神,拉比也不能正確地向民眾教導神的真道。以色列人遠離神,但又不敢徹底遠離;而今日的信徒,卻會徹底地枯竭。

聖經上說:「神就是愛」。人在沒有神的時候,就得不到愛,就不能活得好,而活在枯竭中。愛,是肉體所需的維生素。上世紀初的兩位權威心理學家,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和榮格(Carl Jung)均不約而同地指出,現代人的精神問題,需要以愛來醫治(弗氏提出以「情緒親近 (emotion closeness)」對治精神問題,即對病人的靈魂作同情和理解);榮格認為,現代社會的「普遍性精神問題」,而產生自「普遍精神悲痛 (neurotic misery)」,其根源就是現代人的「空虛」。彷如一塊落葉,仍有一塊的形態,但一捏即碎,因為它內裡是枯竭的,所以只是虛有其表。現代人常感疏離和孤單,在尋找神的路上苦無結果,痛苦非常;這種痛苦正是《帖撒羅尼加前書》1 章所講的「地獄之痛苦」:離開神的臉和榮光。

人需要愛。古代哲學家們相信人在最艱難的時刻需要愛。英國數理哲學家羅素也強調,解決人類形形種種的問題的方法,就是用愛──用基督教所講的愛,就是同情心。

2. 真愛的本質
神希望祂的子民有豐盛的生命,不落枯竭。在《瑪拉基書》1 章 1 節已表明:「耶和華藉瑪拉基傳給以色列的默示。」「瑪拉基」一名本身的意思就是「我的信差」,瑪拉基先知向以色列人傳愛的信息,顯明神的愛是主動的。神在祂的子民悲慟時尋找他們,祂的愛是不離不棄的;在以色列人墮落、拜偶像時仍然愛他們,在亞當和夏娃犯罪時還追尋他們。神愛的具體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層面:

a.) 追尋的愛:在歷史中,以色列人不斷遠離神,拜偶像,被敵人追趕,擊殺他們,每每活在悽涼中。但是神仍勸導他們、警告他們、呼籲他們在錯誤中回轉。

b.) 忍耐的愛:神忍耐祂的子民,以主動、忍耐的愛追尋我們。

c.) 表達的愛:《瑪拉基書》1 章 2 節中提到神向以色列人說:「我曾愛你們」。這話的意思不是說「我只曾經愛你們」,而是「我一直都愛你們」。中國人不敢直接表達愛。如夫妻互相挑剔批評,實則沒有對方的話不能活下去。神的愛與此不同。神的愛是清晰的,《耶利米書》31 章 3 節記述神向以色列人顯現並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們,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神對子民的愛,彷如「新娘怎樣喜歡新娘」,所以祂的子民一定知道。

d.) 嚴父的愛:《瑪拉基書》1 章 2 節以色列人向神的愛提出質疑,是因為神讓他們多次落入敵人手中。他們建造聖殿、城牆屢有攔阻、敬拜荒涼、社會又充斥著各種問題。其實,這是因為神要以色列人付出墮落犯罪的工價。神愛我們,但不代表縱容我們犯罪。以色列人向神發怨言,因為他們看不到自己的罪,卻看到神讓他們活在痛苦中。痛苦讓我們認識神,投靠神。保羅的刺讓祂認識、經歷神;約瑟若沒有被關在牢中,就沒有成為丞相的機會。所以,在苦難中仍可經歷神的愛,要數算神的恩典。

e.) 行動的愛:《瑪拉基書》2 章 5 節提及神和利未所立的約:「我曾與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約」。神的愛是一種行動的愛,它不是出於感情,而是「約」上的揀選。以掃不珍愛長子名分,為一碗紅豆湯侮辱長子名分,於是神揀選他的弟弟雅各。在《瑪拉基書》1 章 4 節,提到以東人欲重建國家,但被神堅拒。被懲罰、毀壞以東──因為他們不讓在曠野的以色列人通過迦南,又協助巴比倫攻打以色列。神要以東成為祂「永遠惱怒之民」,但對於同樣經常犯罪的以色列人,神卻讓他們從被擄中歸回。

以上種種反映神對人的愛是有跡可尋的。透過在歷史中的揀選,神彰顯祂是如何愛祂的子民。這不是出於情緒的愛,真正的愛是以從意志出發的。神一直愛顧、保守他的子民,同時也需要我們的重視。正如基督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真正愛神的人,要牧養祂的羊,聽從、實行祂的話、祂的愛。

3. 真愛在今天
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中對「愛」的詮釋不同,但兩者並無衝突。舊約教我們要盡心、盡意、盡性愛主我們的神,教我們愛鄰舍如同愛自己。在新約時代,耶穌也援引舊約經文來講論「愛」。基督來到世上,「愛」便是一種「同在」,其過程進步式的:降生、死、復活、再來。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是真愛最高峰的表示。在舊約,神與人同在是簡接性和代表性的。但基督為我們死後,神就與我們同在。聖殿的幔子裂開,代表靠著基督的寶血,我們可進入神的至聖所。神為我們敞開了又新又闊的路,讓我們經歷祂的愛,是前人所未遇的。

那麼,如何回到真愛當中呢?耶穌說:「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約翰福音》15:10)回歸真愛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神同在。耶穌又說:「有了我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向他顯現。」(《約翰福音》14:21)耶穌向我們顯現,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最佳證明。當神吩咐的時候,我們就去做,神就會與我們同在。所以,要回歸到真愛,就是要行道。聽完道要行出來,才真正活於神的愛、神的道。

新約聖經向我們啟示了真愛的必要性。愛的相反不僅是恨惡,而是冷漠─—對世上有需要的人漠不關心。福音書中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所提及不理被強盜打至半死的人的祭師和利未人,代表的正是冷酷無情、對世界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的人。神將來要審判的,正是這些自以為好人、卻連涼水也不肯給有需要的人的「普通人」。今日的環境比當時更差,牧人的比喻,講的就是末世的情況,人互相踐踏、不法勾當愈來愈多、愛心沉淪。神要興起的人,正是將真愛傳到這個世代的人。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所做的調查,問受訪者「人生中最渴望得到的是甚麼?」,結果最多人想得到愛,其次是快樂,第三是和平,正好是九個屬靈果實的首三個。我們要求上主先讓我們經歷神的愛,對空虛的世界伸手,傳揚神的愛,這是我們的職責,也只有神的愛能解決所有問題。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愛,不只要我們用口傳,而是用手實行。今年是西教士來華200 週年。誠然,西教士當中有不少是有缺欠的,但神就用有缺欠的人領中國人歸主。在十九世紀來華教當中,有一位原是美國波頓牛奶公司的繼承人─—威廉‧波頓,後來立志成為教士到中國傳教,卻在埃及罹患腦膜炎離世。他有三句格言:「毫無保留」、「永不後退」、「絕無後悔」。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像波頓的人,毫無保留奉獻給神,奉獻給失落的世界,需要真愛的世界。


講員: 張慕皚牧師
速記: 鄭俊昇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