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屆 研經會 第9講

第九講 發出挑戰的心(與彼拉多相遇)

經文: 約翰福音 18:1-19:42

引言

我曾經聽過一個聖經學者如此說:聖經說,謊言在上帝面前是可憎厭的;但是我們的做法卻是,把謊言看作是我們在麻煩裡的隨時幫助。在我們第二堂的資訊裡,我們從談論真理開始,甚至是「甚麼是真理」的問題,這也是本丟·彼拉多問耶穌的問題。來到今天最後一講,我們將會進入約翰福音第十八章所記載的這件事件裡,而我們會集中看看耶穌與本丟·彼拉多的相遇。但在我們開始之前,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要再一次感激港九培靈研經會讓我有份參與,我說的雖是從個人層面而言,但我也是代表我所代表的機構而說的。我們在香港的靈命日糧事工(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團隊的事奉實在非常美好,他們透過提供聖經資源來服事香港的基督徒群體,讓我們一起參與港九培靈研經會這偉大的事工,我們非感激能得著這榮幸和殊榮。所以,讓我再次送上我們的感謝,感激主辦單位讓我們有份參與。此外,我感謝和欣賞我的朋友吳克定牧師落力的傳譯。讓我們進入約翰福音第十八章。

在使徒信經裡有這簡短一句:「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但我們將會看到,彼拉多同樣在耶穌面前受苦。他的故事在約翰福音十八28開始,然而,每逢你像是跳降傘似的落在某一段經文裡的時候,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必須看看上文下理,好讓我們知道現在我們所身處的情境,並且知道故事是如何發展至現在的情形。而對於這段經文,也就是要理解為甚麼彼拉多會落在現時的境況裡。

一、告這人是為甚麼?

我肯定你已經知道,當時是耶路撒冷逾越節周,有上千上萬的猶太人從各處蜂擁來到耶路撒冷那裡去朝聖過節,也就是慶祝一年裡第一個重要的節期。逾越節明顯就是紀念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得著拯救的事件,其中包括獻上逾越節的羊羔。在這逾越節周裡,耶穌與當時的宗教領袖之間的張力持續升溫。在上一講我們看到,那些宗教領袖已經議決他們不會接受耶穌的事奉,而在另一個會議上,他們決定耶穌必須要死,而大祭司甚至說「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參約十一50)。

當我們來到約翰福音十八28,在前一天的晚上,那些宗教領袖已經捉拿了耶穌,並且對祂進行了連番的非法審訊。現在,他們已經定了耶穌的死罪,但正如我們在上一講所說的,他們自己並不能執行死刑,所以,他們把耶穌帶到去彼拉多那裡,也就是當時的羅馬長官,並且他們要求彼拉多運用他的權力,把耶穌治死。故事就是這樣來到現時我們將會讀的經文。

然而,彼拉多又是怎樣會出現在這裡呢?我們知道關於彼拉多的背景資料其實並不多,從他的名字可能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有些人說,本丟(Pontius)這個名稱,是來自一個拉丁家族Pontii這名字,而Pontii這名字是來自當時羅馬的薩拿族(Samnites)。至於彼拉多(Pilate),或者拉丁文是Pilatus,就比較不明確,一般認為其意思可能是指「擅長標槍的人」,因為與拉丁文標槍的發音相近,可能就是因為這緣故。

本丟·彼拉多從軍隊裡晉升,位階於權力的某一個階層,因為他替羅馬政府作出了一些貢獻。然而,當他一直向上升遷的時候,明顯地他犯了一些錯誤,雖然他仍然處於一個具有權力的地位,但他現在卻身處一個遠離羅馬政府的偏遠地方。猶大地其實是在羅馬帝國的邊陲,而當你愈是遠離羅馬政權,代表你擁有的影響力就是愈少。

假若彼拉多真的作了一些錯誤以致他被派遣到巴勒斯坦地當官的話,他現時在巴勒斯坦也出現了會為他帶來麻煩的事情。首先,彼拉多曾被當時的提比利亞凱撒(Tiberius Caesar)貶謫。因為當彼拉多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引發了一場暴動。因為他公開展示了羅馬的圖像,而這些圖像是摩西律法所禁止的。所以,當猶太人一看見這些圖像進城時就騷動起來。但幸好的是,這次暴動很快便被平息,也沒有導致傷亡。

但有第二件事情發生。以色列的南部是比較乾旱的地方,只有在冬季下雨時才有水供應,因此對水的需求甚殷。所以,彼拉多試圖為猶太社群做一點事,於是決定興建一條輸水道,把以色列北部的水引流到南部。然而,那裡來的興建資金呢?於是他就從聖殿的庫房取得興建輸水道經費。雖然興建這條輸水道和帶來的水資源對於南部地區是非常需要和有説明,但是猶太人起來暴動是因為彼拉多取了「神聖」的聖殿捐獻來興建外邦建設。這次猶太人起來騷動,彼拉多派出他的軍隊來鎮壓,使數十名猶太人被殺。

你可能說,這又跟有甚麼關連呢?因為在羅馬政權下有許多「密探」,而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失職或管治失敗的消息已經上呈給凱撒知道,彼拉多實在容不下另一次的騷亂;所以,當我們一直以來說那些宗教領袖與耶穌之間的張力的時候,我們現在看到另一種張力,就是彼拉多與他自己政府之間的張力。現在我們正式進入經文裡去。

我們開始時提及政治,你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定義政治,但是歸根結底,政治就是一種「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政客其實是交易員(deal-makers)。彼拉多已經成為一位職業政客。當耶穌被帶到他面前時,他腦海裡仍對興建輸水道的失敗記憶猶新,而且他清楚知道自己已經不容有失,於是他嘗試找一個能夠與他達成協議的人;因此,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的責任就不會落在他自己身上。現在讓我們看看他試圖做出各種不同的交易。

二、你們自己帶他去!

約翰福音十八28,那些宗教領袖(眾人)將耶穌從該亞法(大祭司)那裡往衙門(彼拉多那裡)內解去,那時天還早。他們自己卻不進衙門,恐怕染了污穢,不能吃逾越節的筵席。這就是宗教裡最差的一件事情:宗教領袖對他們自己把一個無辜的人去送死表示毫無問題,但他們卻熟知道律法的規定,假若他們進到一個外邦人的地方的話,就會使他們成為禮儀上的不潔淨,他們十分著緊慶祝節期的律例細節,但對於參與殺害一個無辜的人卻顯得無關痛癢。於是,彼拉多就出來,到他們那裡,說:「你們告這人是為甚麼事呢?」他們就這樣回答:「這人若不是作惡的,我們就不把他交給你。」彼拉多說:「你們自己帶他去,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他吧。」但那些猶太人說:「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

世上任何一個正直的法官都不會接受這樣的指控,他們一定會在判處刑罰之前,要求提交罪行的呈堂證據;所以,彼拉多要求罪行的呈堂證據,但他們只說,相信我們吧,這個人應該要死。所以,彼拉多就提出第一次協議,試圖使自己能置身事外。於是他試圖以宗教本身建立的機制,於是就向他們說「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他吧。」但是那些宗教領袖卻又把問題推回給他,要求他以羅馬的法律來處理。他們說,按我們的律法他應該要死,但是你羅馬的法律說,我們不能執行死刑,所以,你就應該替我們把這個人處死。這就是第一個嘗試。

第二個嘗試就在路加福音。透過盤問的過程,彼拉多發現原來耶穌是來自加利利的,而當時希律就是加利利地的傀儡王,於是彼拉多就把耶穌押往到希律那裡去,期望希律王能夠幫忙處理這個燙手山芋。如果有任何負面的結果出現的話,責任就在希律那裡而不在他自己身上了。但是當耶穌被帶到希律面前時,希律同樣地發現,查不出可以把耶穌治死的證據,於是就把耶穌送回到彼拉多那裡。

彼拉多試圖把問題推回給那些宗教領袖,又試圖把責任轉移給希律,但有趣的是,路加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出現之前,彼拉多和希律互相有仇的,但經過這事之後,他們就成了朋友。所以,當那些宗教領袖拒絕自行處理,而希律王又拒絕,於是彼拉多嘗試轉向群眾埋手。他以一個極為像律師的姿態出現,嘗試找出漏洞。而漏洞是猶太人有一個規矩,就是在逾越節可以釋放一個人,所以他就向群眾說:「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王嗎?」但是群眾卻回答:「不要這人,要巴拉巴!」而這個巴拉巴是個臭名昭著的革命犯、強盜和殺人犯,他已經被關柙等候處決。試想想巴拉巴會有甚麼感受?他竟然能夠從監牢中被釋放出來,突然間得到自由,而他被告之將會有一個名叫耶穌的人將會代替他釘十字架。其實巴拉巴代表著我們所有人,因為耶穌也代替了你和我被釘在十字架上,祂代替了我們受死。

所以,宗教的基制不能夠達成協議、希律王又不能達成協議,到現在群眾也不能達成協議。於是彼拉多嘗試找另一個選項。我們上一講已經看過耶穌在約翰福音第八章裡成功作出第三個選項,然而彼拉多為他自己所作出的第三個選項一點也不是好的選擇。群眾大聲呼喊要得到耶穌的血,於是彼拉多就嘗試把耶穌的血給他們,就是重重地鞭打耶穌。

這種鞭打絕對是殘酷的。根據羅馬的法律,鞭打的刑罰甚麼時候才會停止?就是執行鞭打的士兵打到自己感到疲乏的時候才會停止的。他們會用羅馬人的九尾鞭。這九尾鞭是由一條木棍作手柄,上面纏有9條皮鞭,而每一條皮鞭上面會摻雜了玻璃碎片、金屬片和碎石在其上,而執行的士兵通常會用力打在受刑的人身上,好使那些在皮鞭上附加的利器能夠抓緊受刑人的身體;而當他抽回皮鞭的時候,就會使受刑的人皮開肉裂;這真是一種極為殘忍的酷刑。所以,有許多犯人被鞭打過後就已經死了。彼拉多以為借著這樣鞭打耶穌就能夠滿足群眾嗜血的呼喊,這種非常不人道且殘暴行為,就是這樣執行。然後他把被鞭打過的耶穌帶出來示眾,並以拉丁經典的語句「看這個人!」,期望群眾會「心滿意足」。豈料群眾仍未滿意,他們繼續呼喊要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

三、真理是甚麼呢?

於是沒有人願意跟彼拉多達成協議。那些宗教領袖不跟他達成協議、希律又不跟他達成協議、那些群眾也不跟他達成協議,即使這血腥的鞭打也不能滿足群眾達成協議;然而,政治就是一種「交易的藝術」。當沒有任何人願意跟彼拉多達成協議下,他跟他自己達成協議,他以明哲保身,以求脫身,於是下令把耶穌釘十字架,一個他自己多次重複宣告查不出罪來無辜的人,他把這個他自己多次重複宣告查不出罪來的人處死,而再一次,真理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當我們再細心看彼拉多的時候,我們看到不同的勢力壓在他身上,而這對我們是有幫助的。彼拉多就是處於重重壓力之下,他不容再有任何混亂不堪的情況出現,他深怕假若這些消息傳到羅馬的話,他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會因而畫上句號。這只是壓在他身上的部分壓力而矣。讓我們想想其他壓力,有一些不知明的壓力。

早在彼拉多與耶穌相遇之前,也就是耶穌來到他面前接受審問之前,馬太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告訴我們,彼拉多收到他妻子給他訊息。她打發人給彼拉多傳來一個訊息,訊息說:「這義人的事,你一點不可管,因為我今天在夢中為他受了許多的苦。」在古時,人們十分重視夢境是的。彼拉多知道他的妻子完全不知道關於耶穌的事情,但是她現在竟然傳來一個警告給她的丈夫,肯定他自己本能的判斷,耶穌是無辜的,警告他不要插手這件事上。當處身於一個十分重視夢境的文化裡,這只會加增彼拉多的壓力。

此外,壓力也來自彼拉多自己內心的良知。他的良知告訴他,耶穌是無辜的;他的良知告訴他,處決耶穌是錯誤的;這壓力也重重的壓在他身上。

但還有第三個壓力,而這壓力就是來自恐懼。在約翰福音第十九章,當群眾不斷地喊叫「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的時候,彼拉多說:「你們自己把他釘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甚麼罪來。」,但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上帝的兒子。」而當彼拉多聽到他們這句說話時,他的心就更加害怕。現在不僅因為知道耶穌是無辜的,不僅彼拉多自己查找不出耶穌的罪來,現在彼拉多甚至被告知原來祂是上帝的兒子,我相信這給他心靈帶來極大的恐懼。不論他對當時的政治結果存著甚麼恐懼,又或者他對妻子夢境背後存在的神秘力量的恐懼,甚至是他自己良知的控訴所帶來的恐懼,現在所有這些的恐懼都一一給倍增起來,因為面前的人竟然被稱為上帝的兒子。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到的。從猶太人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人自稱為上帝的兒子的話,就是褻瀆,必須要被治死的;而從羅馬人的角度來看,因為上帝的兒子這稱呼只能留給凱撒皇帝所用的,這個被稱為上帝的兒子的人會否對羅馬政權和凱撒的王位帶來威脅嗎?所有這些壓力都撲向他身上,他滿腦子都是這些壓力。

我們現在回到約翰福音十八37,彼拉多對耶穌說:「這樣,你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然後彼拉多就回答說:「真理是甚麼呢?」這明顯地是彼拉多一直在掙扎的問題,他早已經識破了那些宗教領袖的謊話,他也對自己內心的信念已經有了決定,然而,他竟然問:「真理是甚麼呢?」誠如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所說的,彼拉多問了這個問題,但他卻沒有留下來等待答案。因為「真理是甚麼呢?」這道問題的答案,就正正站在他面前了。

剛剛在數個小時前,耶穌在樓房裡對祂的門徒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耶穌來到世間,不僅僅是宣揚真理,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就是真理的化身,出現在我們眼前;問題不應該是「真理是甚麼呢?」,而是「真理是誰呢?」(Who is truth? )而答案很簡單,就是耶穌;耶穌就是真理的化身。所以,在數節之後,彼拉多就感到震驚,他對耶穌說:「你不怕我嗎?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耶穌回答他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我們現在看到角色對調了,彼拉多不再是審判官,耶穌也不再是被告人;現在耶穌是審判官,而彼拉多就成為被告人。

真理是甚麼呢?耶穌就是真理、祂的福音就是真理。所以,真理就成為約翰福音裡一個重要的主題。在約翰福音第一章,聖經這樣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而在約翰福音第一章結尾部分,因為律法是藉由摩西而來,但是恩典和真理卻是從耶穌基督而來的。一次又一次,你知道你會「認識真理,而真理使你得自由。」、「我(耶穌)向你們宣講真理,但你們卻不相信。」、「叫他們能因真理成聖」、「禰的話就是真理」。所有在約翰福音裡的經文就是指向這個時刻,這一位道成肉身、活生生的真理,竟然被當作是謊言裡最大的謊話,而眾所周知,彼拉多當眾洗手企圖表明自己與流耶穌的血無關,但顯然,無論他怎樣洗,他手上永遠沾有耶穌的血。

歷史沒有再交代彼拉多後來的事情,但有些歷史記載告狀我們,彼拉多最後是羞辱地死的,甚至有可能是自殺。或許自從把耶穌交出釘十字架那天起,彼拉多沒法脫離那份罪疚;耶穌說:你要認識真理,真理就會叫你得自由。但是彼拉多卻說:「真理是甚麼呢?」這是一個仍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尋問的。讓我們同心禱告。

四、結束禱告

天父啊,我為著能有這榮幸和這一堂講道感謝禰,為著能有這個機會把聖經與在世界各處的朋友分享,我祈求禰祝福培靈研經會裡所有的聚會,以及所有負責教導的講員,我又感謝我的弟兄吳牧師很大的幫助,以及我們的技術團隊幫忙錄製所有的講道;而天父啊,我們更祈求所有這些講道的資訊能為人指向永恆的真理,就是耶穌基督,我們的主。我們奉耶穌基督的名而求,阿們。

(注: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


講員: 柯貝爾牧師
傳譯: 吳克定牧師(粵)湯鎮華先生(普)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