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屆 研經會 第7講

第七講 轉化生命的心(與撒該相遇)

經文: 路加福音 19:1-10

引言

歡迎大家再次來到港九培靈研經會,感謝你們的支持,祈求我們一起研讀今天所選讀的經文時能讓你得著祝福和鼓勵。

在我們現今所活著的世界裡充斥著邪惡的事情,有壓迫人的,也有被壓迫的。我希望先跟大家分享一節聖經,然後我們才回到我們今天要研讀的福音書。傳道書四1,我認為傳道者就是所羅門王,他寫下這叫人感到驚訝的說話:「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為甚麼這句說話叫人感到驚訝?因為欺壓人的是有勢力的,原來也需要安慰。我們可能有這一種反抗的思想,不希望那些欺壓人的得著安慰,我們只想他們得到公義的制裁。然而,所羅門說,他們也需要得著安慰。

請翻開你的聖經,路加福音第十八章,我們會從第35節開始。在我們進入經文之前,讓我再給大家一個細節,就是聖經章節的分界點落在一個並不太適宜的地方。請緊記,章節的劃分並不是上帝所默示的,是後來的人編輯設下章節,以方便人們容易找到經文。而我認為在這段落的一個比較理想的分段安排,就是在第十九章的第10和第11節之間作一個分界。大部分時間,那些章節的分段都是落在合適的地方,而且非常有幫助;但是這裡可能是其中一個人手的錯置。我們交代了這一切之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路加福音十八35。

一、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

當耶穌將近耶利哥的時候,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這裡發生了幾件事情,假若我們明白一些背景資料的話,這對我們理解經文會很有幫助。其中一個是中東地區的風俗習慣。當一個有名的人或者是名流出現在一個小鎮的時候,那個小鎮的領袖,甚至小鎮眾多的居民也會出到鎮外迎接那位貴賓,並護送這位貴賓進到小鎮裡去。而當他們帶領這位貴賓進到小鎮的中心點的,通常已經安排好了一場盛宴招呼那位貴賓。在當時的以色列,沒有一個人比耶穌更出名了。祂的名聲已經遍傳,所以,當有消息說祂會來到耶利哥的時候,耶利哥人最自然和最傳統的做法就是出來迎接祂,並且大排宴席的款待祂。我們記住這一點,因為它在故事後期是重要的。

另一個我們需要花點時間想想的就是耶利哥城的歷史。耶利哥在聖經裡曾出現過許多次,它位處經貿的交匯點,是在乾旱地區裡一個水源充足的地方,樹木成蔭,可以遮擋猛烈的太陽。但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就,當我們想起耶利哥,就會想到在約書亞記裡,耶利哥城城牆塌陷的故事。然而我們許多時候沒有留意到,當耶利哥城牆塌陷後,約書亞咒詛耶利哥城,並且咒詛任何重修耶利哥城的人(參約書亞記六26)。然而,在舊約較後時期,當以利沙剛剛接續以利亞當先知的時候,他來到耶利哥,這個重建後的耶利哥城的長老,但你不要忘記這是個曾經被咒詛的城,他們向以利沙說水質惡劣有毒,土產不熟而落,甚至使孕婦小產。以利沙以治好耶利哥的水作為一個象徵性的行動,把降在耶利哥的咒詛拿走。而如今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耶穌到訪耶利哥城,可以說是親自把祝福帶到這城。

所以,當祂進入耶利哥城,人群簇擁著祂歡迎祂進城的時候,路加告訴我們,有一個瞎子坐在路旁討飯。而在馬可福音第十章也記載了同一個故事,他告訴我們這個瞎眼的人名叫巴底買(Bartimaeus)。我常常聽到的翻譯是「底買的兒子」(son of Timaeus)。但是有一個學者指出,一個更好的翻譯是son of Filth,也就是「污穢之子」。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這很有可能並不是他真正的名字,是加給他的外號或綽號,就好像我們在使徒行傳中所看到的「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

一個瞎子生活在第一世紀的以色列,他的日子必然是非常艱辛的;但同時他會為公眾提供一個公益服務的機會,因為他唯一可以賴以為生的就是行乞討飯。他代表了受欺壓的人。他受欺壓,因為他無能力供養自己;他受欺壓,因為他是瞎眼的人。然而,我剛剛已提過,他可能促進社群的公益服務,因為在猶太教裡其中一道重要的教條就是要賙濟窮人。於是,當有一個瞎眼的人在他們中間的時候,就使他們可以輕易而舉地作出賙濟。

我們現在來看第36節,當他聽到有許多人經過的時候,他就問到底發生甚麼事呢?他們就告訴他,是拿撒勒人耶穌經過。於是他就呼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這是第二次有人以:「大衛的子孫」來稱呼耶穌。第一次是一個外邦的迦南婦人,現在我們有這第二個,是一個瞎眼的猶太人巴底買。你記得「大衛的子孫」就是彌賽亞的稱號,而那個迦南婦人和這個瞎眼的巴底買共通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求耶穌憐憫他們。你看到這件事件和迦南婦人事件相似的地方嗎?在這兩件事件裡,那些備受重重欺壓的人,向耶穌發出呼求,稱祂為「大衛的子孫」,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在乞求耶穌的憐憫;但是在這兩件事件裡,出現在耶穌身旁的人卻責備他們,要他們安靜下來,甚至是趕他們走。

二、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然而,耶穌停下來,並吩咐人把巴底買領過來。而當他來到耶穌面前時,耶穌就問他,「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對於我們來說,這彷彿是多此一問的問題,然而在當時那個真實的場境下,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在當時,巴底買已經是一個成年男子,但因為他是瞎眼的,所以他沒有任何求生技能可言,因此,假若他重見光明的話,他就失去了行乞討飯的「工作」。雖然作為一個瞎眼行乞的人,生活當然並不容易;然而,假若耶穌使他重見光明的話,他可能連他僅有的也都失去。然而,當耶穌問他,「你要我為你做甚麼?」的時候,他毫不猶豫下回答:「主啊,我要能看見。」於是耶穌對他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而他就立刻看見了,並且跟著耶穌走,一路歸榮耀與上帝。眾人看見這事,也讚美上帝。那群人就是剛剛才責備他,叫他安靜,不要作聲的同一群人,但現在這些人卻為著他能重見光明而讚美上帝。

這個巴底買說:「我要能看見。」耶穌透過恢復視力這行動來安慰受欺壓的人,而整個群眾也一同歡喜快樂。現在我們來到這段聖經的「不幸」的斷章安排,我們繼續讀下去,彷彿斷章安排不曾存在似的繼續讀第十九章。現在耶穌進入耶利哥城裡去,祂剛剛進入那裡,經文說祂「正經過」,這彷彿是一個刻意的描述,因為耶利哥城的人希望耶穌能留下來享受那場盛宴,但經文卻說耶穌「正經過」,耶穌必須經過耶利哥,因為在那裡有一個男人,耶穌必須跟他對話。所以在第二節: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欺壓人的人。

十分諷刺地,我們相信巴底買是son of Filth,也就是「污穢之子」,但撒該這名字的意思是純潔(pure)。你可以想像得到,當撒該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兒子竟然成為一個稅吏長的時候,他們會是如何的失望。請不要誤會,這不是控訴在世界各地主事稅收工作的人,但是在第一世紀的以色列,稅吏是為猶太人所憎恨和鄙視的人。稅吏受人憎恨是有兩個原因的。第一個原因,稅吏是為向他們(猶太人)施壓的羅馬政府工作,稅吏成為通敵的人,他們被自己國家的人視為叛國者。而現在,撒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稅吏,他是稅吏長,也就是說,撒該手下有其他稅吏替他工作,他會收集其他稅吏所收得的稅收。

其次,稅吏被憎恨是因為他們比起自己的同胞更富有。羅馬政府的稅收是這樣運作的:規定了人民會被徵收某一個金額的稅金,而這是羅馬政府規定的。然而,稅吏可以收取更多的稅金,並且把差額據為己有。所以路加在這裡加上了註解,指出撒該不僅僅是一個稅吏長,他更是一個財主。換言之,撒該剝削他的同胞猶太人。

對於大部分耶利哥城裡的人來說,撒該成為他們的「頭號敵人」。請留意第三節: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原來他是個矮小的人,但他又十分想看看耶穌。我們都知道撒該爬上樹為要看看耶穌,但是我們未看這件事情之前,我們要問一個問題:為甚麼撒該那麼想看看耶穌?

他一定聽聞過耶穌,也一定知道耶穌曾經所做過的事情;會不會有這個可能,他聽過耶穌同情憐憫那些被唾棄或邊緣化的人?會不會因此撒該也希望耶穌能同情憐憫他呢?請記得,即使欺壓人的有勢力,但是他們其實也需要得安慰。如果這是撒該一直輾轉所想的話,他也有足夠的理由作如是想的。或許他曾聽聞一個名叫馬太的人,他成為耶穌所揀選的其中的一個門徒,如果耶穌歡迎一個稅吏加入祂的群組裡的話,祂可能也會歡迎我加入的。也許他已經聽過耶穌所講的故事,就是祂在一個故事裡使一個稅吏成為英雄,所以,他有足夠的理由認為耶穌或許會接納他。

既然他身材如此矮小,於是在第四節:他「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經文繼續,當「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你有沒有想過在撒該心裡發生的第一件事是甚麼呢?祂怎麼會知道我的名字?經文形容了撒該極度想看見耶穌的方式,很明顯表示這是撒該第一次遇見耶穌,而耶穌正在人群當中前行,祂竟然停在那棵樹下,抬頭往上看,並且提名呼喚撒該的名字!你能否想像得到,這對撒該來說是何等的喜出望外呢?耶穌不單吩咐撒該快下來,還說祂今天要住在他的家裡。

這對於當時接待耶穌的社群來說是雙重打擊。首先,耶穌將會住在一個神憎鬼厭的稅吏長的家裡。其次,耶穌竟然撇下為祂悉心安排的盛宴,而與撒該一起坐席。所以撒該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當群眾看到這情景,就「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我要告訴你們,在當時的場景裡,除了耶穌,其餘所有人都是罪人。當然撒該的罪相比其他人來說是明顯可見的。

三、今天救恩到了這家

當撒該和耶穌從撒該的家裡出來的時候,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這是一個滿有能力的轉變。我認為這並不是意外的,就在我們今天所選讀的經文的前面,就提及一位年少富有的官。你記得那位年少富有的官來到耶穌面前問耶穌:「我該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而耶穌給他一個驚人的回答:遵行律法,而且「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但是那位年少富有的官做不到,於是就甚憂愁,因為他實在太富有了。而現在撒該的故事剛好形成一種對比,因為我們看到在撒該心裡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就是他願意把自己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

我們要留意,撒該更說:「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根據摩西律法,一般的賠還只需要一倍,如果是要賠還四倍的話,就是因為曾經以暴力搶奪欺壓而得來。但現在撒該說我願意賠還四倍,關鍵就是:「我若訛詐了誰」,但撒該之所以是個令人神憎鬼厭的人,就是因為他曾經訛詐了所有人!其實當他把自己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之後,他已經能夠很快地從民眾心中賺得好名聲了。

巴底買是受欺壓的人,撒該是欺壓人的人,他們兩者都需要得著安慰,而耶穌賜下安慰給他們兩人。你記得,巴底買稱呼耶穌為「大衛的子孫」,但耶穌稱呼撒該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耶穌在這裡,藉著稱呼撒該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來嘉許撒該的信心。所以,撒該並不是因為他把自己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而在主耶穌裡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救恩不是因為他慷慨賙濟,而是因為他已經得著救恩而成為一個慷慨解囊的人。

而耶穌以祂個人在世間服事的使命來總結整個故事。如果你希望能夠以一句極簡潔的說話歸納出耶穌到世間的目的,第十節就表達出來了:「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有時候,失喪的人是那些受欺壓的人;有時候失喪的人就是那些欺壓人的人,並且失喪的人就是在這兩類人之間,隨處可見,所以這就是耶穌到世間來的目的。

在我總結這堂講道前我再多提一點。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開初的部分,耶穌說了一個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法利賽人和稅吏這兩個人都同時上到聖殿去禱告,經文說那個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這就是宗教上的自義。但是那個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這個罪人」,這個上到聖殿的稅吏,把自己看為是世間上唯一十惡不赦的罪人,但是他的請求卻是十分切中要害:「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是不是跟巴底買一樣呢?他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

那些稅吏之所以為人所憎厭,是因為他們欺壓人,所以他們被禁止,不可進入聖殿或會堂敬拜,他們是被排擠,被趕逐離群的。所以,比喻裡的稅吏只能夠遠遠地站著,他甚至不能接近聖殿,只能夠在聖殿外面停下來,在聖殿外面禱告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而這一句話是一句很特別的說話,可以翻譯為:上帝啊,求祢預留一個恩典的座位給我。(God, make a mercy seat available for me.)。在舊約,在約櫃上面是有一個名為「施恩座」(mercy seat)的蓋頂。在贖罪日那天,大祭司帶著祭牲的血前來到施恩座前,為百姓贖罪。這個稅吏被禁止進入聖殿,也被禁止不可獻祭,所以他才會呼喊說,我可以從哪裡找到施恩座呢?而這個呼求的答案是:耶穌釋放了另一個稅吏撒該,並且祂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裡把自己獻上,流出祂的寶血,為這個滿有罪惡的稅吏成就了施恩座。

每一個人都需要得著安慰,救主的憐憫,不論是受欺壓的瞎眼的巴底買,抑或是欺壓人的撒該,抑或是在他們兩者之間的所有人,當然,這就包含了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同心禱告。

四、結束禱告

感謝天父,因為耶穌來施恩給那些最需要被憐憫的人,包括了我們每一個人。感謝祢把十字架造成為施恩座,無論是最差勁的罪人,或是最受欺壓而受苦的人,或是最邪惡欺壓人的人,都能夠來到耶穌基督那裡得著慈愛、恩典和安慰。我們為著十字架感謝天父,因為主耶穌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我們奉基督大能的聖名而求,阿們。

(註:如沒有另加標明經文出處,則所有經文均採用新標點和合本。)


講員: 柯貝爾牧師
傳譯: 吳克定牧師(粵)湯鎮華先生(普)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