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屆 研經會 第1講

第一講 慈憐撫摸的心(與痲瘋病人相遇)

經文: 馬可福音 1:40-44

引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從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大急流城(Grand Rapids)向大家問安。我是柯貝爾牧師(Rev Bill Crowder)是靈命日糧事工(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教學團隊的成員。我謹代表本人和我們在香港靈命日糧事工的團隊能夠有這份榮幸參與第94屆港九培靈研經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在我身旁負責即時粵語傳譯的是吳克定牧師。讓我們現在開始。

數年前,我發現自己的屬靈生命出現了一種停滯不前的情況,於是,我想怎樣才可以在主裡更新自己的靈性?因此,我決定開始反反復覆地閱讀福音書。於是我這樣再閱讀福音書,大概閱讀了80-100次。而這樣專注地閱讀福音書的經驗,讓我對我們救主的心腸有了一種新鮮和感激的體會。所以,在這九堂研經會的講道裡,我們會一起看看一系列主耶穌在福音書裡與好些有需要的人相遇的故事,並從中看看主怎樣服事他們。

開始我們第一堂的資訊是馬可福音第一章。

   一、不可被觸摸的人

在聖經耶穌的時代裡,社會上有一群可以被稱為「不可被觸摸的人」,就是患有痲瘋病的病人。他們被社會撇棄,因為他們患有一種被認為是可怕且會傳染他人的病;甚至在摩西的律法下,這些痲瘋病人是被禁止走進民眾當中的。因此,在這一堂講道裡,我們將會看到耶穌與一位「不可被觸摸的」痲瘋病人的相遇。

讓我們先瞭解一下經文的處境。這裡是馬可福音第一章,明顯地就是耶穌剛剛開始傳道的時候。學者普遍認為,馬太福音是比較著重事件的時序,而馬太福音也把耶穌與痲瘋病人相遇的事件放在福音書較前的部分(參太八1-4),事實上,馬太是把這件事件緊貼在耶穌登山寶訓之後。登山寶訓是耶穌把天國崇高的倫理展現出來,包括愛的倫理、關懷的倫理,以及服事的倫理。然而,我們都清楚知道,這些倫理教導說就容易,實行出來就一點都不易。所以,許多人都會疑惑,耶穌能否活出祂自己的教導呢?而這個故事就正正給我們答案。即使是一個「不可被觸摸的」人也不能超越耶穌的撫慰和關愛的。讓我們現在看看馬可福音第一章,由第40節開始。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單單在這一節經文裡,就有相當多重要的內容蘊藏在其中。第一,我們認識這個人不是從其名字,而是從這個人的「狀況」而來。經文「大痲瘋」這個名詞是函蓋了不同類型的皮膚疾病。但是在利未記十三45-46我們可以看到關於患了大痲瘋病的指示,當一個人被證實患上大痲瘋,就形同給判了死刑一樣的活死人,要永遠離群索居,餘生若不是孤獨一人生活,就是與其他同是患大痲瘋的病人一起生活。

經文裡的這個痲瘋病人就是因為疾病迫使他要獨自孤單地生活。你試回想在聖經裡人類最開始時的記錄,上帝看著亞當說:「那人獨居不好」。上帝創造我們是需要群體的,我們也需要關係,我們被造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的。因此,這個人在肉身上患有疾病,病情非常嚴重而且是無法治癒,而且他更因孤獨和被隔離的生活,使他心理上和情緒上受到極大的影響。然而,還有協力廠商面使這疾病變得更為可怕,就是這疾病帶來靈性上的影響。

在第一世紀的以色列,猶太人認為患大痲瘋的是「上帝的手指」(The finger of God),也就是說,猶太人相信,某人患上痲瘋病是因為上帝刻意直接地使他們得痲瘋病,以示懲罰。因此這疾病不僅是肉身上的疾病,它還有屬靈上的含意。經祭司判定為是痲瘋病人後,他被逐離社群。這意味著他也被驅逐離開會堂,也從他的工作上被撤職,並且要離開家人,完全被禁止與他所屬的社群接觸;因著這屬靈上犯罪的含意使得患有這疾病的人的情況雪上加霜。

因著這緣故,你留意一下這位痲瘋病人做了些甚麼?這位痲瘋病人沖進人群堆裡走到耶穌的面前。他這樣做絕對是社會上不容許的,因為他這樣沖進人群是犯了大忌,有機會把這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然而,當他來到耶穌面前,你留意一下他怎樣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二、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這句說話包含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這是在耶穌剛剛開始傳道的時候,祂已經做了一些奇妙的治病事奉,祂的名聲已經散佈出去了;而這位痲瘋病人聽聞耶穌奇妙的治病大能,相信耶穌可以幫助他。第二點更是重要,請記得在第一世紀的以色列,痲瘋病人被認定是「上帝的手指」,若果耶穌能把他身上的痲瘋除去的話,也就是說耶穌具有神聖力量和神聖本體。他們當時的信念是這樣的:只有上帝的手指能叫人得痲瘋病,同樣,只有上帝能除去人的痲瘋病。當他說耶穌能夠使他得潔淨的時候,他其實是說他相信耶穌是上帝。但是關於這件事情我發現了一點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把選擇交給了耶穌。他不是說「你能否使我得潔淨」,他不是發出一個請求,他所說的是肯定了耶穌的能力:「你能夠使我得潔淨」,「你有能力這樣做的」,問題是「你是否願意(你若肯)」。

我們留意第41節: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這是一節非常驚人的經文。因為耶穌在這裡的表現是違反了當時一大堆社會上和文化上的禁忌。這個人沖進潔淨的人群堆這樣做法當然是違反了社會上的禁忌,但耶穌同樣違反了社會的禁忌「伸手摸他」;你留意馬可十分小心地記錄這件事情,當耶穌摸了這個人之後,祂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不是因為耶穌伸手摸這個人使他得潔淨,而是耶穌所說的那句話使這個人得潔淨。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看到耶穌對這個人的醫治是一種全人的醫治,耶穌「伸手摸他」。

如果一個不潔淨的人,觸摸了一個潔淨的人,那麼,那個潔淨的人就變成不潔淨了;然而,因為耶穌本身就是神聖上帝完全無罪的獨生兒子,所以,當一個不潔淨的人觸摸了耶穌,耶穌不會因而變成不潔淨,但是那個不潔淨的痲瘋病人卻成為潔淨的人。這就是耶穌全然聖潔的能力怎樣拯救了這個人。

當你看到這一切事情的發生,你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群眾的興奮。然而,在這之前,當這個痲瘋病人沖進群眾裡去的時候,毫無疑問,群眾一定會驅趕他,並且大聲呼叫說:不要過來,你這個不潔淨的人,快些走!但是現在也毫無疑問,群眾的反應應該會是不一樣,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事情的發生,這個人得痊癒。你要留心,耶穌作在這個人身上的一切的根源是甚麼,就是「耶穌動了慈心」。

   三、耶穌動了慈心

「慈心」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字,意思是「身同感受」(同理心),也就是能認同某人在當時的感受。耶穌認同了這個人在屬靈上、情緒上和身體上的痛楚,我相信耶穌是因為慈心而觸摸這個人。祂觸摸這個人,並不是因為這是祂唯一可以醫治這個人的方法,我們看到,耶穌是以祂的說話來醫好這個人的,但是祂卻出於慈心而觸摸這個人。如果這個人已經到了痲瘋病的末期的話,你可以想像他已經有多少年沒有再感受過別人的觸摸,因為他是一個被歧視和鄙視的不潔淨的痲瘋病人,你也可以想像他已經有多少年沒有感受過別人對他的慈憐。因此,即使觸摸一個痲瘋病人是社會禁忌,但耶穌卻「伸手摸他」。耶穌彷佛透過這個簡單的觸摸對他說:歡迎你回來!你要被隔離的日子已經完結了,你重新恢復成為一個人,你不再孤單了。這簡單的觸摸,彷佛是不必要的,然而,卻成為這個故事裡最美麗的一刻,因為這反映出耶穌是如何深刻地關懷這個人。

現在我們來到這個故事餘下的部分。我必須坦白地說,我真的希望馬可並沒有記錄這部分。因為這個剛剛被耶穌潔淨了的人接下來所做的事情並不是太好的。42-44節:「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就打發他走,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這真的很有趣,在利未記摩西的律法裡,列出具體的條文指示痲瘋病人若是得潔淨之後要獻上的祭。然而,這條文所列的獻祭似乎在以色列人的歷史裡從沒有執行過。在舊約,除了摩西的姊姊米利暗之外,我們再沒有看過有任何一個猶太的痲瘋病人得醫治。當然,有乃縵這位亞蘭王(敘利亞)的元帥得潔淨和醫治,但他不是猶太人,他是一個外邦人,所以就不會獻上潔淨之禮的祭。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這種特定的獻祭,作為一個痲瘋病人得醫治之後所獻呈的感恩祭,應該在以色列人的歷史從未曾出現過。但是現在有這麼的一個機會,是他們第一次真真正正執行這個獻祭,這個獻祭就顯得吸引。條文記載在利未記十四3-7

容我解說一下這個獻祭的意思。我們是活在十字架救恩的時代,那兩隻潔淨的活鳥,其中一只要在宰于一個盛有活水的瓦器上,所謂瓦器就是一個類似水瓶的東西,用泥造成的。而這瓦器有時候也喻為我們的身體,而我們的身體(按創世記所說)也是用泥土所造的;而這其中一隻潔淨的鳥就是在這個盛有活水的瓦器上被宰殺,讓牠的血摻在水中。那只被殺在瓦器上潔淨的活鳥其實就是預表著耶穌,而那個瓦器就是代表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的身體。至於獻祭裡要在活水上進行的原因,是藉此象徵著當耶穌受難犧牲的時候,我們的罪也隨著活水被帶走;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另外那一隻活鳥就代表我們,牠是蘸於宰在活水上的鳥血中,就是象徵著基督的血塗抹在我們的身上,並且這一隻活鳥最後是放在田野裡去,得著自由。因為上帝的兒子所釋放的,就能得著真自由。

這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告訴我們耶穌來到世間為我們所成就的救恩,而且聖經常常以痲瘋病來代表我們的罪,耶穌是以祂血肉的身體作為祭牲,為了要把我們的罪除去,使我們從罪中得著潔淨。所以,在這個獻祭裡會出現牛膝草可能就是這個原因了。因為牛膝草在猶太人的思想裡,會引導他們回想起出埃及的時候。當大衛在詩篇第五十一篇認罪禱告的時候,他說:「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因此牛膝草象徵著那獻祭如何應用在一個人的身上。

而現在,這個得著潔淨的痲瘋病人的獻祭,其實是預表了後來耶穌怎樣為了我們的罪把祂自己獻上。留意經文,「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就打發他走,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可一44)。耶穌吩咐他「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也就是說,免得他還未來到見祭司之前,已有流言蜚語傳到祭司那裡去。而耶穌也吩咐他是「給祭司」(英文是the priest,是加有定冠詞的),有可能就是指要他找回那位曾經宣告他得痲瘋病的祭司,然後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祭,以作為在眾人和祭司面前的證據。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百姓普遍相信只有上帝能叫人得痲瘋病,也只有上帝才能除去人的痲瘋病,這位得著潔淨的痲瘋病人就成為上帝就在他們當中的一個見證。

然而,在第45節,經文說:「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這裡真的很諷刺。耶穌嚴嚴地囑咐他,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但他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然而,諷刺的是,聖經囑咐我們要傳福音,作見證,把福音告訴給別人,但我們卻沒有這樣做。

而這裡另一個諷刺的是關乎耶穌自己的。在這個故事的起頭,這個痲瘋病人是被隔離,住在一個不受歡迎的地方裡的,但現在,故事結束,耶穌卻要留在外邊曠野地方。在起初,這個痲瘋病人是被隔離的,然而,現在卻是耶穌被隔離,留在不受歡迎的外邊曠野的地方。耶穌不僅除去這個人的痲瘋病,使他得潔淨,身體健康;也不僅除去他身上「不潔淨」的標籤使他不再孤單一人地生活,從某個角度來說,耶穌是接收了那個人的孤單放在自己身上,就正如祂在十字架上把你和我以及整個世界所有的人的罪都擔負在祂自己的身上一樣。

這是一個極美的故事,並且出現在耶穌剛剛出來傳道的時候,然而,我們看到耶穌如何深深地關懷愛護這個人,他向那個孤單的人伸出援手觸摸他,並且不單單醫治好他的身體,且醫治他的心靈。在過去的兩三年裡,因為疫病大流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活在一種被隔離的狀態裡。我會問,有沒有誰是你認識的,他或她正被隔離,孤單一人生活的,不是因為痲瘋病,而是因為恐懼疫病,你會不會尋找具創意的方法,以耶穌憐憫的心腸向這樣的人伸出援手,觸摸這樣的人?在這個故事裡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不單單看到耶穌憐憫的行動,而是以耶穌為榜樣,學習祂以憐憫的心向身邊的人伸出援手,讓我們同心禱告。

   四、結束禱告

慈愛的天父上帝,我們因著主耶穌基督感謝祢,我們感謝主願意認同我們這些罪人,替代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成為那只被宰殺於瓦器上的活鳥,以祂的寶血潔淨我們,釋放我們,使我們得著自由。當我們想到並且為到耶穌的憐憫獻上感謝的時候,願祢引導我們,去觸摸那些需要被憐憫的人那裡,他們正處於孤單隔離的狀態裡,讓他們知道,他們是被人紀念的、被愛的、被人關懷的。天父啊,激勵我們活出耶穌的憐憫,並為著祢借著我們所做的感謝祢。奉耶穌基督憐憫的聖名而求,阿們。


講員: 柯貝爾牧師
傳譯: 吳克定牧師(粵)湯鎮華先生(普)
速記: 譚佩雲姊妹




版權聲明
大會現場速記只供信徒溫習用,全文未經講者過目,版權屬港九培靈硏經會。